8月28日至29日,2025 年全省政协主席暑期读书会暨市、县(市、区)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州举行。市政协主席施艾珠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摘要如下:
串起工作链 打好组合拳 以“政协之能”服务“共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温州市政协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开展“协力共富”行动,持续打好“听声、议事、解难、聚力”组合拳,发挥政协优势助力共同富裕。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沉下去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真实诉求。一是以深入调查研究“访民情”。紧盯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每年精心确定10个重点课题,由主席会议成员挂帅,组织委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共富精准把脉、精深建言。二是以提升提案质效“纳民意”。树立“质量为要”导向,创新开展提案双向评议和标准化工作,推动民生提案转化为民生实事。三是以社情民意信息“听民声”。畅通民意“直通车”,构建“发现线索、研究问题、转化报送”的工作闭环,广泛向社会收集共富“金点子”,推动民声直达。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搭建“请群众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群众”的协商平台。一是通过“请你来协商”设立主题议共富。建立党政出题、部门商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的选题机制,聚焦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民族乡村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农村“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等共富“小切口”,邀请党政领导与委员、专家、群众面对面开展协商。二是通过“民生议事堂”组织委员议共富。全面开展“推进城乡融合 助力共同富裕”专题协商议事活动。三是通过“政情民意中间站”发动群众议共富。连续23年举办《政情民意中间站》电视栏目,邀请党政机关、专家学者、社会群众共话民生热点、共议民生实事。 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作为助力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让“六送下乡”送到心坎上。连续11年组织开展“六送下乡”活动,今年创新推出“健康服务包”“教育共富帮扶团”“科技共富帮扶共建”等六大长效项目,推动从“现场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从“集中服务月”向“持续见实效”延伸。二是让“结对帮扶”帮到困难处。连续3年赴文成县平和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企业、委员送去帮扶资金,并实地调研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共富场景打造等工作。三是让“民主监督”督到关键点。聚焦共富路上的卡点、堵点、难点,创新委派民主监督员、联动监督、派驻监督等形式,连续3年开展“千万工程”联动民主监督,每年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民主监督。 共同富裕是全社会层面的总体富裕,需要全社会各方齐心协力,政协责无旁贷。一是汇聚委员之力。建好用活17家委员会客厅、205家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委员在履职服务为民、联系界别群众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让“小阵地”展现“大作为”。二是汇聚界别之力。创新界别“168”工作模式,开展以“强城有我·委员在行动”为主题的界别工作提升年活动,将界别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为民的履职实效。三是汇聚华侨之力。充分发挥温州华侨遍布全球、内外互动的优势,每年政协全会期间召开港澳海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常态化开展港澳华侨委员专项视察活动,为共同富裕汇聚侨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