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政协
鹿城
龙湾
瓯海
洞头
乐清
瑞安
永嘉
文成
平阳
泰顺
苍南
龙港
首页
> 县(市)区政协 > 鹿城
     
 
打造文旅特色“破圈”之路!鹿城区政协委员“对症下药”
【来源:鹿城区政协】 【 】 【2025年04月09日】

开年以来,各地文旅“奇”招频出,“人流”争夺战一触即发。坐拥江心屿、五马街、朔门古港、九山南戏、斗城古址等五张金名片,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鹿城如何实现突破式发展?3月以来,鹿城区政协围绕“培优育强文化新业态 促进发展文旅新融合”这一议题,先后开展会前视察调研和专题议政性协商活动。

调研组依次走访了速笑喜剧剧场、爱玲中山旅舍、电影制片厂群众演员摄影室、饱塔文创民俗商店、瓯花艺术馆及华臣太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新型文化业态,实地了解运营情况、发展困境与规划愿景,11名政协委员和专家代表就鹿城文旅破圈发展建言献策,一起来看他们的解题思路。


AI赋能 短剧快行

数字引领构建智慧文旅新生态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AI内容创作成为重要生产力。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内容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多名政协委员建议利用AI赋能文旅发展。

区政协委员张潇建议,以打造中国 AI 创作者社区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创作平台,举办多元化AI创作赛事,将赛事与鹿城区的文旅资源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AI创作品牌。

区政协委员陈忠信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对文旅资源进行整合,智能分析旅客偏好,为游客定制个性化的文旅线路。

区政协委员金海峰建议,利用智慧展馆技术活化谯楼等文保单位,开发AR古城墙光影秀,引入头部企业共建“AI+文旅”实验室,开发数字导游“鹿小城”AI助手。

市政协委员秦放建议,实施视听项目赋能行动,围绕文旅场景资源,大力推动精品文旅剧、影视剧、微短剧等精品内容的生产开发,推动一批景区景点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

文脉深耕 业态焕新

打造沉浸式高品质体验新场景

调研发现,历史文化街区内虽业态众多,但缺乏有效协同, 相互联系、互动不足,与街区的关联也不够,未能充分利用街区(园区)的整体资源。

区政协委员夏自深建议,以“全城设计”思维,通过植入非遗元素、升级智慧导视系统和改造区域空间文学化,构建全域体验景区,让文化可见、可感、可消费。同时,增设场景化沉浸式表达,如将“四千精神”关键词融入剪纸等非遗创作题材,用“帆船”象征闯荡,打造温州独特精神标识。

专家代表申珊珊建议,可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全场景叙事”模式,构建“主客共创”的沉浸式生态。如在公园路、五马街等区域,设计“南戏主题剧本游”路线,游客通过扫码解锁任务,串联小剧场演出、小民宿住宿、非遗手作等场景,形成“剧情驱动消费”的闭环。

区政协委员潘阳力建议,聚焦城市美学,推动文化空间焕新升级。一方面,将瓯越文化特色植入静态建筑群落,打造动态文化景观;另一方面则通过民俗活动的创新演绎,以“文创+体验+电商”的模式焕发传统工艺生命力,推动文化新业态与文旅融合发展。

据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谋划打造“数字沉浸式剧本杀文化体验项目”,举办2025年喜剧节,引入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开展举办“文艺赋美”演艺活动,将通过创新文化体验,持续拓展业态发展边界。

IP开发 跨界融合

多区块创新培育特色消费新热点

打造文旅IP,是近年来各地发展文旅产业的必经之路。鹿城应围绕哪些优势,打造怎样的IP?如何打造IP?多名区政协委员对此出谋划策。

区政协委员蒲晶琰建议,以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IP——南戏为核心抓手,建立跨业态的IP授权体系,开放版权授权、认证体系建设和跨界联名合作,支持业态联动,让南戏IP与本地制造业融合,延长产业链。

区政协委员叶宣伟建议,打造“鹿城味道”美食IP,以“美食IP+场景创新”,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区政协委员陈胤博建议,打造国潮IP矩阵型,与地标建筑、历史名人联动,开发鹿城文化主题潮玩。

区政协委员王琦建议,借势流量经济,联动“世界的鞋都”产业基础,与热门电视剧、游戏合作推出联名鞋服,延长产业链。

下一步,鹿城将推进提取核心文化元素,设计海丝名城品牌视觉形象体系,提升“九山书会·大宋戏仓”主题IP,推出“宋园版”《@南戏故里》,提升《塘河夜画》、瓯江夜游演艺项目,打造街巷 景观“爆款”,让文化魅力具象化,充分提升鹿城文旅IP知名度和影响力。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