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一次小组讨论综述(3) 1月19日下午,台联、教育界、医卫界、特邀一组等界别委员及列席人员围绕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对两个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 陈胜峰委员:常委会工作报告可圈可点,特别是王沪宁主席亲自来到政协机关并作讲话,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协人的骄傲,是大家尽心尽责努力的成果;大家要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紧盯一件事,做出成效,履职尽责;教育医疗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今天各位委员发言质量都很高,大家要珍视政治身份,牢记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 郑建忠委员:上午的报告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政治站位、作为和特色,是指导明年工作的指南。去年温州政协的工作,得到王沪宁主席的肯定,他表扬温州政协工作“有声有色”。在县市区联动下,各方面比较有力有效。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围绕民生开展监督,三是联谊团结凝聚共识。建议各界别、各县市区政协提高协商质量,提高协商成果运用。这是我们政协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希望各界别共同思考推进。 王晓雄委员、刘金红、李青委员:市政协探索开展了许多工作实践,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对基层政协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性。我们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打造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守纪律、重品行的政协工作队伍,把政协建设成为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同时建议市政协在深化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打破传统壁垒,实现深度融合,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质效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为县政协提供指导。 曾嵘委员:建议创新提案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真实评价提案及办理情况,促进多出精品提案;创设多种培训平台渠道,组织委员外出履职研讨学习培训,下沉县市区参加委员活动日活动,参加省外高级别培训,加强交流,拓展视野。 王会林委员:针对直播带货市场较混乱、投诉较多等现象,建议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平台主体责任;二要加强部门协同,构建协同管理体系,引领社会共治;三要优化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曾瑞华委员:对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建议,一要根据大众需求,创新心理科普方式,筛选容易误解的基础性、典型性问题;二要针对中小学常见心理问题,结合案例讲解,设计问题群组,覆盖心理疾病全环节;三要建立心理健康资源库,向大众征集典型案例。 刘凌然委员:建议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公共支付领域,包括外卡、数字人民币等,把公交车、出租车等纳入支付范围。 刘苇委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建议一是建设温州非遗文化馆,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二是形成非遗商贸中心和产学联盟;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把工艺美术礼品打造为城市礼物;四是推动两岸及国际非遗文化产品交流,参加国内外各类活动。 黄雪娇委员:我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整合与服务体系提升方面,存在功能、力量、机制等问题,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彰显服务功能;二是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强化服务支撑;三是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引入市场化合作,设立公共文化发展基金,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构筑服务矩阵。 张维仁委员:发展滩涂海水稻种植,有效缓解耕地压力,实现沿海地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为全国粮食生产提供创新思路。建议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探索有效的种植模式;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保障资金多元化支持与监督实施;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新品种研发,推动现代化技术应用推广;四是建设海水稻示范基地;五是完善市场拓展与推广机制,推动全产业链产业化与品牌化发展。 蔡仁燕委员:建议更加重视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增强工作质效,推动城市少数民族工作;更加重视发挥温州华侨在海内外关系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发挥政协对外交流优势,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共同壮大海外知华友华力量,为国家发展大局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林圣赞委员:就如何立足温州著名侨乡定位,抓好抓实华侨华文教育问题,建议一是深化文化交流,联动上级相关部门,畅通传播渠道、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增强师资力量,定期遴选优秀教师赴海外华校开展志愿教学活动,给予政策优待;三是创新课程设置,完善线上教学体系,推动学校结对共建和资源链接,提供优质课程与AI辅助工具;四是增加相关保障,动员社会力量,协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 陈栋委员:建议市里继续关心支持平阳的提升发展,建立市级政策一事一议协调机制,参照省级一县一政策跟踪落实机制,由市发改委牵头,协调市级相关单位,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强化跟踪问效,协调解决平阳在政策落地和提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王庆来委员:建议将温瑞塘河、温州市中医院水心院区建设及温州中医文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建设温州市中医院水心院区沿温瑞塘河中医药文化景观带,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医药发展地位。 杨峥嵘委员:针对AED管理,建议结合温州实际,研究出台《温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明确部门、相关公共场所职责,使AED设置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规范开展,形成长效机制;开发AED使用管理数字化平台,提升我市社会应急救治能力。 陈婕委员:呼吁规范应急医疗救护专业培训,促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全面提升。一要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统一布局,合理规划。二要强化培训资源保障,协同建设实训基地,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持续更新设备教具。三要创新培训设置模式,定制培训课程和形式,对接个性化需求。四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配置标准化携行装备,提升实战技能水平。 陈纯白委员:建议深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一要支持成立独立学科,给予从业人员晋升途径,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二要健全资金支持体系,纳入财政预算,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成立低收入人群慈善关爱基金,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三要普及知识,多渠道传播,形成良好氛围。 金胜威委员:对于如何加快推进“医学高峰”建设,助力打造全省“第三极”,建议一要大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二要加快建设高水平肿瘤诊疗中心,加强肿瘤专病医疗资源配置;三要加强打造我市肿瘤专科诊治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区域肿瘤诊疗能力。 林霞委员:建议加快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全面升级。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推广规模种植;二是遵循传统习惯,提升加工水平;三是打造产业平台,促进融合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区域品牌;六是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方军委员:报告中,在温州和平解放75周年、温独支成立100周年等重大系列纪念活动中,政协人的身影不多。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建议把握时代方位,重视“逢五逢十”的重大历史时间节点,温州健在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应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分享他们的光荣。 叶德汉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食堂日常监管和规范管理。一是配齐配优食堂运营团队,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和积极性责任感。二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招配高素质员工,用好“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设施设备。三是严格劳务外包管理,制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招标优质运营商。 张俊平委员:围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建议一是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温州特色品牌,建立温州历史文化资源库。二是营造高品质城市文化空间,巩固提升城乡新型文化空间,深挖温州各地多元文化要素。三是增强市民文化素养,厚植温州城市文化底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四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度。 黄志峰委员:发挥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一是推进温州医科大学“双一流”创建。二是重视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鼓励加大应用性、转化性科研投入力度,加速成果转化,针对性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专项基金。三是建立在温高校专硕专博校企联培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市领导李无文、金焕民参加了小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