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一次小组讨论综述(2)
1月19日下午,中共、工商联、经济界、特邀二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就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对两个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刘冕、徐祥钦、王盛委员:报告充分体现了政协职能和履职,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务实,服务大局更加聚焦,为民履职更加暖心,协调力量更加凝聚,充分展现出了政协工作注重质量,对明年的政协工作,建议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贡献;同时要鼓励各界别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社会民生建设。 张化雨、王文胜、赵晓奔委员:政协工作成效显著,政治站位有高度,服务大局有效果,为民服务有温度,提案办理有热度,自身建设有力度,建议:一是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要入脑入心;二是服务中心大局要有力有效;三是平台载体搭建要出新出彩。 周园、林新磊委员:报告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建议:要进一步提升政协委员提案撰写能力,特别是针对新任政协委员,要通过老委员的传帮带和优秀提案的交流学习等形式,引导委员精准选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争取多提好的、有用的提案;二是在服务中心大局、广泛凝聚共识上要突出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周基斌委员:市政协工作成效明显、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建议以更高站位把握履职方向,以更优质效服务中心大局,以更强共识汇集奋进合力。 吴昌亮委员:报告立身大局讲政治,立足数据讲成绩,突出重点讲任务,建议:一是打通委员会客厅升级路径,激发基层政协委员积极性;二是完善各级专委会联动链条,进一步彰显政协制度的整体优势。 金衍光委员:报告政治站位高,履职质效好,创新力度大,工作举措实,建议:一是要推动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相互贯通,锚定“十五五”多点发力全面助推,聚焦特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二是对各县市区新增的环境资源界别,希望市政协加强指导,并做统一部署安排。 林生豹委员:报告成绩丰满、简明求实、亮点突出,特别是提案征集工作,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提案更有深度更精准,建议在履职中对旅游引爆点等新的现象要加以关注和引导。 李海洲委员:报告是一份高质量、全面的报告,几乎涵盖了政协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推进国际化的街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协商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特别突出。 张宏琴委员:报告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完全符合省委全会精神,建议:一是老年食堂服务补贴扩大到有小孩的家庭,统筹考虑儿童、青年以及老年之间的关系;二是建设精神卫生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打造医疗高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曾伟委员:报告文风朴实、精炼,通篇有高度、有深度,建议:一是持续关注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 “戏从温州来”和美术馆建设工作;二是在履职中更加关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抓住这波流量。 邹锦雷委员: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内容丰富、措施精准,建议:一是营商环境更显政协担当,要更加重视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二是在社会发展中更显新闻媒体正能量,要加大正能量新闻报道宣传。 戴嘉宝委员:报告精炼朴实,充分凸显了政协的担当与作为,围绕“守护文化遗产”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系统保护、增强品牌影响力;二是合理疏导、促进活动常态化;三是创新发展,赋予新魅力。 戴冕委员:报告文风朴实、全面深入,团结联谊亮点多,服务地方发展工作实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有作为,建议:一是民俗活动氛围要整体考虑,安全方面堵不如疏;二是文化产业与日常运营相结合,文化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张攀委员:报告简单明了,内涵丰富,站位有高度,惠民有温度,在履职方面,建议:一是要更大力度支持建设海洋强市;二要致力于缩小三大地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 叶晓东委员:常委会报告从6个“新”回顾了2024年市政协的工作,用5个先行示范部署了2025年的任务,特别好,建议:在财政工作方面要逐步调整支出结构、提升资金绩效。 卢成杭委员:报告质量非常高,建议在园林绿化工作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格局要进一步打开,特别是数字赋能工作要进一步提升。 张剑委员: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客观真实、成绩喜人,建议:要突出关注民生福祉工作,特别是要及时了解和解决百姓生活中急难困苦的事情,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民心。 陈云源委员:建议,一是政协委员开展调研工作选准题目很重要,要充分听取基层和各界群众痛点难点;二是在中医药传承振兴方面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林向光委员:报告中提到了要推动律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鼓舞人心,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将经济产业链和法律服务相融合,帮助律师行业做到高质量发展。 谢作幸、谢立、李善敏委员:报告用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客观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也部署了新的一年工作,提出要做到5个先行示范,给我们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对强城行动提了很多建议和工作思路。作为政协委员,要坚定不移讲政治,主动担当促发展,全面从严促形象,多提一点方向性对的上,但领导平时关注不够的提案。 林朝朝委员:建议要加快肯恩大学的建设,通过肯恩大学的品牌效应,助力温州打造成为国际友好城市。 木晓东委员:围绕“优化反诈工作方式,提升群众反诈体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精准识别风险,针对不同诈骗形式,对不同群体的受骗风险进行精准分级,杜绝 “一刀切”;二是优化处置流程,分别针对易受骗人群和反诈意识较强的群体,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强化技术赋能,对诈骗行为进行智能监测与预警,尊重群众的隐私权和自主权,提升群众反诈体验。 张翔委员:就“大力发展温州中医药事业,建设独立温州中医药学院”,建议:一是科学规划,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二是整合资源,利用好温州医科大学的专业师资等优势资源,重视与温州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三是加大投入,设立温州中医学院建设专项经费,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投入机制;四是传承文化,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学院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各项保障;五是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 钟俊岭委员:建议盘活政企资产,释放“人间烟火”打造双向奔赴的青年引力场,一是聚焦新青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各县市区布局不同产业,创建青年引力场;二是激活城市楼宇,孵化青年人热衷的社交与消费场景,营造生活实验场;三是盘活生活街区,鼓励年轻人兼职摆地摊,打造人间烟火地。 吴沐恩委员:建议激活文旅产业,赋能温州经济,一是加大旅游配套设施投入,改善游客的游览基础条件;二是加强景区之间有效资源整合,实现“一票通”等便捷游览模式;三是鼓励文旅企业创新,开发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旅游项目;四是加强文旅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引领热点潮流。 沙胜昔委员:建议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助力温州加速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一是在时尚产业的全产业链上加速数智化转型;二是发挥原有的产业优势,培育更多的新兴品牌;三是引导企业回归产品本身,持之以恒地投入产品创新。 杨介梁委员:围绕“进一步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构筑‘强城行动’坚实要素保障”,建议:一是强化工业用地总量保障,二是强化工业用地增量拓展,三是压实工业供地工作责任,四是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赵增杰委员:就“温州市先行开展‘双碳’认证标准化工作”指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完善的“双碳”认证标准体系,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双碳”认证,倒逼企业主动转型;三是建立跨部门联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章如海委员:建议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温州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企业和项目留温率;二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五是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海余委员:建议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助力温州电气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转化平台,促进成果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与金融创新,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快速响应、及时审查、全程跟踪;三是厚植人才沃土,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完善激励体系,深化税收优惠政策。 南君侠委员:围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助力温州智能电气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打造以应用场景培育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加大项目申报支持力度,四是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五是支持物流畅通与国际合作。 徐卡特委员:就“激发企业活力,为‘强城行动’赋能蓄力”,建议:一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释放优势产业新质生产力;二是以人才引育工程建设,推动“人才+产业”协同发展;三是立足服务企业理念,深化新一轮“放管服”改革。 蒲彩林委员:建议聚焦新温州人企业,发展建议与城市共荣之策,一是“以赛聚才、以赛惠企、以赛兴业”,二是提升新温州人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三是适当增添“新温州人”或“在温异地商会”等表述,四是建立新温州人长效扶持机制,五是建立主管领导走访制度。 列席人员许映霞、邵德鹏:报告水准很高、特别实在,体现政协的服务大局和担当有为,特别是在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等方面做得很到位, 今年提案的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2025年工作举措也提得很实在,特别是在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方面提得非常全面。 市领导张文杰、施艾珠、王达武参与了小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