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瓯窑是浙江青瓷的六大窑口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乃至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名窑之一,因窑址在瓯江两岸而得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市为瓯窑振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社会资源,一批热爱瓯窑瓷器的工匠对瓯窑烧制技艺进行复刻、传承,汉臣、瓯忆、浙疆等一批本土瓯窑制作企业对瓯窑瓷器进行复原再造、批量化生产;永嘉建设三江“瓯窑小镇”,瑞安复兴陶山“瓯窑古镇”,东方学院创办“瓯窑学院”和“瓯窑博物馆”,瓯窑逐渐展露蓬勃复兴之势。尤其是,在连续举办十年的温州文博会上,瓯窑瓷器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 此次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常委、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徐亮带来了《关于加强对瓯窑产业人才培育的提案》。徐亮认为,瓯窑恢复近年来成效显著,尤其在文创研发和小镇、学院建设方面,可谓后起之秀,但目前瓯窑存在文化特色不鲜明、未形成产业等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是由于瓯窑专业人才不足导致的,人才问题还将制约瓯窑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一是加强对瓯窑本土大师的培育工作力度。瓯窑要形成产量效能双赢,必须要培养本土工匠型人才。近年来,在温州从事烧造实践的传承人,多为近十年来到龙泉、景德镇学习归来的新秀,为数不多且文化程度不高。温州陶瓷领域目前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建议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瓯窑产业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大师梯队,服务产业发展;评定瓯窑人才、技能认定时要审慎把握原则。 二是加强瓯窑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瓯窑振兴需要一支较为强大的科学和学术研究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需要通过深入的科学、学术研究和考古探索,加强宋元时期海上青瓷之路及其起始段“瓯江航线”的研究,破解瓯窑文化的基因和技术演变过程,从而确立已经失传数百年的瓯窑技艺与技术标准。目前我市对瓯窑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瓯窑研究话语权不足,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瓯窑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破解技术难题,厘清瓯窑发展与传承脉络,提升并确立瓯窑应有的历史地位,从而在学术界树立地位并赢得市场的认可。 三是加强瓯窑学科建设。瓯窑复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瓯窑文化传承发展和产业振兴中,要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适用性本土人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集瓯窑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类学院。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本土高校开展瓯窑学科建设,通过高校课程设计,产学研融合,为瓯窑产业发展培育实用型高质量从业人员,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达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瓯窑成为温州文化支撑产业,为“千年商港·文化温州”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