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邵少卿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的发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提案委


温州自2018年开展“两个健康”创新探索以来,针对性实施242项改革举措,有50项制度成果、87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市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50万户、民营企业突破43万家。尽管成效显著,但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偏小2024年全市仅有1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106家),与温州民营经济地位不匹配。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规范产权制度、完善管理结构、有效管理架构,企业做强做大面临较大管理挑战。

二是企业创新水平不高。2023年温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4326家,相较于杭州(1.5万家)、宁波(0.7万家)等创新型城市差距较大。根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榜单”,温州仅18家企业入围,位居全省第7位。

三是企业管理能力不强。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家族管理模式发挥其管理成本低、决策效率高等优点,企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张。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该模式弊端日渐显现,因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能力,部分民营企业正经历“发展阵痛”。

为此,建议:

一、聚焦要素资源保障,筑牢民营企业发展后盾

针对资金难问题,依托数字技术,面向创新型企业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深入推行“科创指数贷”“无抵押贷款”。推广金融机构贷前“双查询”机制,加快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分体系,形成小微企业增信激励机制。支持组建民营资本投资基金,集聚耐心资本,撬动基金支持股权投资民营企业。针对用地难问题,持续优化“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提升信息公开程度,逐步扩大覆盖企业范围,推动跨区域统筹合作。创新土地符合开发利用等政策体系,推动老旧工业区、旧村“双改融合”。针对创新要素获取难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才互动,支持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孵化+飞地”模式,鼓励本地企业到境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创新孵化中心、联合实验室。

二、聚焦科技创新驱动,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体制机制,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和细分冠军型科技企业。强化企业研发载体建设,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建设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省企业研究院“双覆盖”,加快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国产替代”激励机制,助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平台作用,推进高端科技人才与本土企业深度融合。

三、聚焦现代企业管理,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

深化温商再出发“雄鹰”行动和“青蓝接力”工程,尤其是在民企“新老交替”关键时期,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成民企从人到制度的迭代。强化“清廉民企”建设,推进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治理,优化企业内外部管理形象。深化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强做大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平台载体,加强“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融合发展,助推温商高质量回归、高端化回归、前沿化回归、引领性回归。

四、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推进“温暖营商”建设,深化政府服务增值化改革,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增值服务。深入实施“两个健康”集成改革,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公共数据赋能企业决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照一码行天下”。积极推动涉企报表“最多报一次”改革,改进“综合查一次”工作模式,系统构建柔性执法关爱体系。健全“破梗阻·优服务”长效机制,坚决纠治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滚动推出年度“为企服务十大项目”,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