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温州发展,曾勉励温州:“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世界罕见的港口遗址,为温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有力实证。以朔门古港遗址为核心,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传承弘扬千年一脉的“开放基因”、加快建设“世界的温州”具有重要意义。这更需要我们拉高标杆、未雨绸缪,正视古港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面临的难点与不足: 一是保护与开发需要更好的平衡。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文物保护需求与旅游开发、城市发展之间仍有一些矛盾,而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居于主导地位,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较薄弱。 二是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仍是难点。遗址范围内产业要素还不完备,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相互渗透不足,比如“江心屿—古港遗址—朔门街”片区范围内,亟需古港主题的旅游产业规划与配套服务设施。 三是促进开放提能需要创新思路。虽然规划建设尚在起步,但宣传营销体系与城市营销项目应该趁早谋划开展,比如与国内大城市、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还需加快推进。 为此,建议: 一、树牢“保护第一”理念,夯实公众参与基础 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根据上位法修订情况,适时启动立法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朔门古港遗址的价值地位与文化内涵,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共识。扩大公园文化遗产场景建设的参与面,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打造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空间、新业态,在构建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中,推动“千年商港”海丝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由市朔门古港遗址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市级部门加强指导,属地政府及建设管理中心保障公园的建设运营,清晰划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遗址公园运营中的职责边界,构建协同互补的治理格局。 二、找准“活化利用”密码,促进产业多元融合 统筹抓好遗址范围内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朔门古港遗址一带瓯江沿线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联动古港、古屿、古城,结合温州都市旅游核心区,融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让文化遗产在瓯越大地上“活起来”。把握文博行业数字化东风,借鉴“数字敦煌”、良渚博物院AR导览等先进经验,打造“虚实”结合的高品质专题博物馆,联动景区线路开发“古港探秘”VR游戏、数字化“考古工地研学”,让文化遗产在寓教于乐中“传下去”。引导遗址公园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文旅企业、产业平台等密切合作,在文创开发、品牌构建、产业拓展等方面开展试点,塑造特色IP,让文化文物资源嫁接日常消费,增加效益、带动就业,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里“火出圈”。 三、拓展“城市营销”途径,促进开放提能升级 以对外交流为依托,积极探索“以人为媒”“以城为媒”“以媒为媒”的城市形象传播途径。发挥“人”的优势,充分结合流量大咖、华侨华商、外籍人士等群体的特点,开发“低空飞行看古港”“宋韵瓯风美食荟”等特色项目,鼓励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分享体验、讲好故事,吸引更多知名企业投资和新业态落地。加强“城”的联动,加大与国内重要城市和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通过文物线下联展、文化云端对话等方式,扩大古港遗址“朋友圈”、打响“千年商港”知名度。借助“媒”的力量,与国内国际主流媒体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抓住中秋、春节、园博会、海丝大会等重大节日和活动,邀请媒体实地采访、专家“外眼”解读,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充分展示“世界的温州”开放、包容、多元的国际城市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