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与民心安定。近年来,我市普高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有所优化,普通高中建设布局有所调整,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但对标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和我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定位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 一是我市普高招生比例相对较低。国家要求各地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江苏、福建等省份已要求各地普高招生比例提升到70%。2024年,全省有5个设区市超过60%,绍兴市达到了66%,而我市普高招生比例仅为58.7%,全省倒数第二。宁波市从2023年全省倒数第一跃升至2024年的全省第五,2025年更提出普高录取比例提高到70%以上。 二是高中学龄人口达峰带来高中学位供给缺口较大。根据我市各学段在学人数推断,全市普高学位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2028至2032年期间我市学龄人口处于峰值,按普高学生占比60-70%测算,五年普高学位缺口总计约3-5.79万个,需求和供给矛盾突出。 三是普高助力城市人口虹吸力提升还不强。2022至2024年三年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吸引随迁子女人数共17.5万人,但因我市普高学位供给有限,部分随迁子女选择回乡就读普高,2024年还有近800名温州户籍学生到其他城市入学普高。 为此,建议: 一、强化要素保障,整体谋划确保学位供给 市县两级政府要成立普高发展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统筹做好普通高中发展的资金、土地、人员等要素保障,通过财政预算、盘活用地、地方一般债等形式完善项目资金拼盘方案,优先保障项目用地。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国家“两重”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等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积极完善普高教师发展提升政策,探索建立健全教师跨学段流通、普职融通、聘任社会兼职人员等机制,保障选课走班、分层分类教学、特色学科建设等师资需求。 二、强化规划布局,精准施策满足学位需求 鉴于在校学生分布重心继续向市区、经济发达县域等地集中的情况,市县两级政府要刚性执行《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计划有序、分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普高规划布局,及时制定“在地化”普高建设五年规划,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建设,在人口净流入的中心城区和城镇优先新建一批公办优质普通高中,加快紧缺区域普高的选址落地和校园建设,确保普高学校及时投入使用。对挖潜扩容项目,允许普通高中适当提高容积率,保障新增学位供给到位,合理应对高峰期学位需求。 三、强化资源配置,融通互转应对学位高峰 坚持“区域一盘棋、资源一本账、规划一张图”的思路,加强普通高中统筹力度,通过挖潜扩容一批现有高中、新增建设一批普通高中、灵活调整一批存量资源、贯通衔接一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批优质资源等举措,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普高班额,科学合理优化现有普高班级人数。推动普职协调发展,未建的高中阶段教育设施在校舍建设时,考虑未来普高、中职功能的兼容,积极探索将条件较好的职业高中转型为新型综合高中,保障普高学位供给平稳渡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升级打造“好学温州”品牌,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普高教育,让人民群众焦虑少一些,获得多一些,幸福强一些,为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