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加快发力抢滩“银发经济” 培育温州“朝阳产业”新动能——江衍妙委员代表民建温州市委会的发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提案委


我们正迈向“活的比想象中长、花的比想象中多、领的比想象中少”的“中度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能很好满足中老年人群体在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需求,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正从“夕阳事业”变“朝阳产业”。据民政部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7.1万亿元,约占GDP6%,预计到2035年将达19.1万亿元,占GDP9.6%;到2050年将增至49.9万亿元,占GDP12.5%。对比看温州,截至2023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83,如乘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预估全市银发消费市场容量高达850多亿元。

我们正全力打造5+5+N”产业地图,鞋服、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已为温州银发经济产业链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想要抢占银发经济市场先发机遇仍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我市发展银发经济的系统谋划还不足,高位推动不强,尚未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还未制定银发经济发展具体方案。二是银发经济新兴产业还未形成体系,多元化布局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养老产品竞争力不强。三是银发群体消费市场需求引导和主体培育不够,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同质化,养老职业人才培养不足。四是政府投入强度较低,配套要素支撑不足,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偏小等。

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立多部门协同发展机制

率全国之先组建市级银发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结合发改、经信、民政等多部门的政策体系,尽早制定我市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具体行动、政策举措等。将银发经济纳入温州“十五五”规划的重大发展战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经济。构建温州银发经济的本位产业、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加快推进产品供给体系和服务标准建设等。探索银发经济的统计标准、统计分类、统计核算等。

二、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子行业

以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为目标,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组建银发经济研创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围绕康复智造、智慧养老等重点领域,研发一批高精尖的老年用品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技术赋能银发产业关键要素的研发突破。发挥我市鞋服产业和新材料等产业优势,推动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辅具、功能补偿、增强设备等老年用品行业提质发展。依托我市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和温州医学学科优势,支持加快研发中药抗衰老系列产品,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营养健康等特殊食品。鼓励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设立线下老年用品展示、售卖专区等银发消费首发店。发挥温州诗画山水、千年商港的自然人文优势,开发养生保健游、怀旧纪念游、美食品鉴游等精品老年旅游产品。

三、加快培育银发经济市场主体

鼓励和引导市属国有企业结合主责主业延伸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加大力度支持发展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从事日常照护、医疗服务、临终关怀等的养老服务运营商,大力支持发展老年用品维修、检测企业或机构。积极寻求与养老保险类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发展养老地产转型,结构性消化高库存地产。打造养老产业园先导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特色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发展银发经济大厦,打造集展销体验、医养服务、生活体验、银发教育、技术研发等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加大配套要素支撑力度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强化普惠养老金融服务供给,率先探索老年地产的倒按揭、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等金融创新产品研发。严格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银发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涉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和中本一体化等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提高银发经济生产和服务人才的供给力度。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银发经济正青春,我们亟需抢先制定配套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温州银发经济朝着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