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周夏静委员的发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提案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在决定中明确提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市首发经济快速发展,共引进苹果直营店、小米汽车、好利来等350个知名品牌和时尚潮牌,在丰富我市消费新业态,助推消费增长,拉动消费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市能级偏低,品牌效应较弱。我市城市能级相较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引入的品牌规模小、类型单一。以温州万象城为例,招引级别也以温州首店为主,浙江首店极少,首店类型九成以上为餐饮或零售。

二是政策门槛较高,政策吸引力不强。我市现有政策仅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经认定的“老字号”给予补助,但补助政策要求较高,品牌可以获得补助的成功率较低,政策效用难以发挥。

三是本土品牌首发偏冷,热度不够。当前,我市本土品牌对首发活动不够重视,企业自身首发意识淡薄,缺少打造自主品牌的主观信念和客观条件,现有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弱化,新消费品牌数量不足。

为此,建议:

一、提升城市能级,改善首发营商环境

聚力“强城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塑造一个高能级城市商业核心区,以五马—大南、滨江商务区串接印象南塘和印象城、滨江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推进品牌入驻。围绕五马街公园路等核心秀场,举办首发、首展、首秀等活动,制造眼球效应,增强影响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动为首发经济的落地生根服务。充分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在外温商回归带来的消费热潮,大力营造首发首店氛围,打造流量话题,放大核心商圈对品牌首店和首发活动的“磁吸”效应。

二、优化政策设置,加大政策宣传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品牌企业在温州设立法人主体,分级分类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放宽对首店的入驻要求和首发活动的审批条件,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一窗受理”,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首发经济的内涵、范围、认定标准等进行解读和宣传,放大政策效应。

三、探索数字赛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探索发展数字化首店和首发活动,对注册地在温州的企业入驻京东、抖音等平台开展数字化首发活动的,给予一定扶持和奖励。设法引入或培育一家高端平台型企业,助力一批品牌实体店开设数字化首店,开展线上首发活动,同时鼓励线上品牌在我市开设线下首店。打造温州首发经济数据平台,发布我市商业载体、品牌首发、产品首发清单,运用平台“找品牌”、“找产品”、“找载体”的功能,快速实现精准匹配,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

四、营造本土品牌首发氛围,优化服务能力

加大对温州本土品牌首发活动的服务引导,政府部门要引导本土品牌参与首发经济,通过首发活动,助力品牌创新与成长。在五马历史街区、梧田老街、中央绿轴等人气旺盛的商圈开展“瓯城首店”打卡指南发布、品牌首秀推广促销等活动。梳理培育一批温州本土服装鞋革等品牌,引导本土品牌集中首发,探索打造“温州首发焕新节”,发布温州首发经济名单,并发挥自媒体、融媒体的作用,通过直播、抖音小视频等形式进行全维度宣传,为首发造势,引爆热度积聚人气。完善首发全链条服务能力,引进一批服务于首发经济的创意策划、宣传推广等机构,培育一批本地专精特新中小服务机构,推动建立集品牌渠道方、品牌运营商和专业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品牌首发联盟,助推我市消费新升级,带动消费新增长,形成消费新热点,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