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电灯是用瑞安的,广播是收听文成的。现在再也不用徒步走几公里,到隔壁村才能坐公交车下山了!” 望着崭新矗立的“驮庵畲族村”公交站牌,瑞安市政协委员、高楼镇驮庵村党支部副书记雷大吉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9月12日上午,山海协作、携手惠民—文瑞城乡公交跨区间路线延伸通车启动仪式在瑞安市高楼镇驮庵村举行。瑞安市政协主席施巨耀,文成县副县长杨成彪,瑞安市政协副主席金丽云等出席仪式。一辆“驮庵至县城”805路文成公交车鸣笛启程!在村民的欢送中,从瑞安市高楼镇驮庵村驶向邻县文成。这是文瑞两地开行的第1趟公交班车,自此,偏远山村驮庵村结束了不通公交的历史。 沿着雷大吉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驮庵村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驮庵村是瑞安高楼镇的畲族村,地处海拔400多米高的山上,全村户籍人口143人,常住人口仅39人。村庄毗邻文成县,到高楼镇33公里,到文成县城16公里。因山路崎岖,离瑞安属地镇远,当地一直没有通公交车,村民出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也需要走1个小时。作为瑞安4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驮庵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文化方面的扶持,但也存在民族特色产业不明显、品牌缺失、基础建设较为薄弱的问题。 驮庵村就像是瑞安在文成的一块“飞地”。瑞安市交通局和高楼镇曾多次想解决通公交的难题,却很是棘手。高楼镇到驮庵村只有一条崎岖难行的盘山山路,还需经过文成多个村,山路等级不够,不符合公交车通车标准,改造成本极高;二来涉及跨区域政策处理等难题。为此,村民们对于改善出行的呼声愈发强烈。如何更好地整合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更快地促进民族乡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群策群力。 2022年4月,挂钩联系驮庵村的市政协主席施巨耀一行率队来到高楼镇驮庵村调研,指导村里改造拓宽交通道路,要求村里乡贤紧扣共同富裕主题,挖掘少数民族村落的特色文化优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经过整治后,驮庵村的交通道路有了显著的提升和拓宽。但村内没有公交班线,也没有菜场和商铺,村民进出采买物品需要徒步走上几公里,到隔壁村才能坐公交车下山,出行仍旧不便。今年市政协开展“强城有我 委员在行动”界别工作提升行动,驮庵村出行不便再一次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强烈关注。8月初,雷大吉向瑞安市政协反映了村民的迫切需求,随后金丽云亲自率少数民族界别委员,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驮庵村开展调研。在政协组织的调研座谈会上,马屿镇后姜村、曹村镇丁凤村、高楼镇民族村和驮庵村4个少数民族村村支书首次联合开展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少数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促共富的发展思路。 当大家听闻村内由于无公交班线连通外部导致村民出行困难、经济发展受限时,一致认为驮庵村亟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增设村内公交班线,打通连接村域之间、民族和汉族文化融合的最后2公里。同时,建设村域公交站也引起了文成县关注。由文成县副县长杨成彪牵头,和瑞安政协一起,协调两地的交通、交警及属地乡镇,实地勘察,广泛听取村民需求,决定打破县县藩篱,将文成805路公交延伸3.2公里至驮庵村。该线路往返于文成县城与驮庵村,途经文成县人民医院、文化广场、客运中心等,对于就医、办事的村民来说,非常适合,也为今后促进驮庵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此,施巨耀表示:“打通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是民呼委员响应的具体体现,更是瑞安与文成两地山海协作话共富的生动实践。”就像美丽的畲族彩带一样,新开通的公交站线串联起瑞安市驮庵村直达文成县的美好希冀,承载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驮庵村的村民们内心充满了感激,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政协委员为民办的大好事、大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