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之窗
提案摘报
重点提案
首页
> 提案之窗 > 提案摘报
     
 
提案摘报2024年第1期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 】 【2024年07月02日】

编者按: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界别组,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贡献智慧力量。截至43日,市政协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664件,经审查立案件600件,并案处理后为592件。其中,集体提案70件、委员个人提案522件。现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较为紧密,委员反映集中、群众关注度高的部分提案予以摘报,供市领导参阅。

    由:关于升级温州科创生态 助推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提案

人:致公党温州市委会

主办单位:市科技局

提案人认为:当前,我市围绕科创生态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态势喜人,但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有:一、产业链创新链亟需深度融合。现有高能级平台偏重基础研究,服务面向和产业针对性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很低;动态长效评价机制和专业机构支撑不足,产业链关键技术监测欠佳,难以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我市现有高能级平台主要依靠市政府和高校推动,许多民营企业缺乏前瞻性的研发布局,参与创新积极性不高;相关创新考核评价周期相对较短,与企业实际技术攻关研发步调不相一致。三、科教融汇机制体制仍需完善。高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匹配度有待改善,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亟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职称、绩效评价不挂钩;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阶段支持不够。四、金融科技创新滞后企业需求。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品相对较少,还要面对评估难、实现难、风险控制难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融资相对不易。为此,建议:

(一)确保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一是实施集聚发展行动。以县域为单位布局形成主导产业明晰、功能布局合理、资源集聚高效、产城深度融合、具有竞争特色的开发区,争创更多省级产业核心区和协同区。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突出生命健康产业,构建低碳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立法。迭代升级科技创新政策,完善民营企业科创活动全链条支撑体系。

(二)深化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联动。一是着力招引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加快落地新型研发机构十个一批机制,梳理重点招引清单及合作方式。引导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母体支持,全面创建以头部企业为核心的创新联合体。二是推进重大项目规范管理。委托专业机构开展项目过程管理,依托科企通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问题。三是完善重大项目指南编制机制。面向企业需求,充分吸收有关部门、行业、地方政府、技术协会和公众参与,以卡脖子技术攻关带动产业转型提升,提高指南编制科学性。

(三)搭建创新链和产业链共享平台。一是完善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围绕“5+5”产业集群,聚焦创新链技术瓶颈和产业链供需中断风险点,凝练形成重大攻关任务榜单。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在线平台功能。满足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中的需求,联通平台与行政执法、法院等系统,协同市监、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三是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将符合条件的大型科研仪器装备上网。

(四)强化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一是优化学校专业设置。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将企业需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环节。发挥高职院校引领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载体作用。二是建立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聚焦“5+5+N”产业发展,强化市级统筹,成立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紧密连接产业链和创新链,支持企业开办职业教育,支持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三是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完善市级产教一体化企业培育数据库,制定符合本市实际的认定标准,培育扶持市级产教融合企业,加快培育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五)驱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协同创新。一是加大数据开放力度。尽快建成科创企业数据宝,与金融机构共享数据,引导其建立科创企业授信模型,给予企业无感授信。二是建立投贷联动风险补偿基金。发挥大罗山基金村等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平台引导作用,深化股权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投贷联动机制。设立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参与投贷联动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三是完善融资担保增信机制。加大对轻资产、初创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推广无感批量担保业务,降低担保费率。尝试由政府、市融担公司、金融机构共设风险准备金,对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数,市融担公司放大担保倍数,金融机构同步放大授信倍数。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