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成县政协、文成县检察院“公益保护政情民意中间站”聚焦“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举行恳谈会。
2024年6月,文成县检察院与县政协正式启动协同监督品牌“公益保护政情民意中间站”。“中间站”以双方共同建立的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为基础,旨在推动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双向流转与双向转化。
作为市级重点提案,市政协委员潘林昶提交的《关于加强珊溪水源地综合治理的提案》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发声,与“公益保护政情民意中间站”公益保护主题不谋而合。为进一步推动该提案落实见效,“政协+检察”同向联动,聚焦“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召开此次恳谈会,邀请住文省市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飞云江水环境改善提升新路径。
会上,县水利局汇报文成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及飞云江流域环境提升工作情况。随后,与会人员紧扣主题进行交流,为飞云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潘林昶建议,谋划制定珊溪水利枢纽高质量水源地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迭代升级库区智慧管理平台,探索建设“生态行刑共治中心”。
县政协常委、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陈伟银建议,规范水库周边工程的招投标流程;加强多部门联动,用好“智慧珊管”系统,将温度执法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机结合。
县政协常委、特邀检察官助理、县水利局水利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周旻建议,积极探索滨水产业与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的深度融合模式,鼓励和支持本地居民参与滨水区域的维护与管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手工艺品及文化旅游纪念品。
县政协委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县资规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廖静建议,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流程,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市政协委员、县农科教服务和信息化发展中心推广研究员蒋加勇建议,制订《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健全“河湖长制”长效机制;乡镇、村要积极筹措经费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维护,落实专人定时维护。
珊溪镇、黄坦镇、峃口镇、巨屿镇及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文成分局、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等乡镇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回应。
依托“公益保护政情民意中间站”协同监督优势,县政协与县检察院就“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主题共同开展提案内容梳理及调研现勘。在此基础上,文成县检察院珊溪检察室对往年飞云江流域案件开展“回头看”,总结通报9类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违法情形,并提出相对应的主要职能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并建议其在日常履职中强化管理。
文成县决咨委特约委员、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受邀参加会议。听取交流发言后,沈满洪就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指导。
县检察院检察长娄艳龄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政协+检察”协同监督优势,加强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发挥“执法+司法”协同合作优势,加强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工作;发挥珊溪检察室“一线窗口”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飞云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
副县长王荣华提出,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可持续的水资源治理之路;要注重规划和策略的重要性,确保水源地保护体系的可行性;要完善人防和技防创新,全面构建透水监管平台。
县政协主席刘金红提出,要发挥委员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协同监督,持续扩大“中间站”平台优势,群策群力推动飞云江水环境改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要充分理解专家提供的指导,对照委员建议、各部门建议落实好职责,实现飞云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要持续开展调查核实、跟踪监督等工作,围绕治水的难点焦点做实建言献策和联系聚力双向发力,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水环境治理的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