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政协
鹿城
龙湾
瓯海
洞头
乐清
瑞安
永嘉
文成
平阳
泰顺
苍南
龙港
首页
> 县(市)区政协 > 瑞安
     
 
南戏舞台搬进协商现场,瑞安市政协委员为助力南戏传承发展“把脉问诊”!
【来源:瑞安市政协】 【 】 【2024年11月14日】
“琵琶吟,珠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瑞安市政协常委会会场传来了一阵绵密柔丽的南戏《琵琶记》选段。前来参会的政协委员、戏曲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沉浸式体验南戏独特的魅力,为助力南戏传承发展“把脉问诊”。

11月6日,政协第十四届瑞安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专题协商“传承南戏九百年  擦亮瑞安文化金名片”课题。
一部南戏史,半部在浙江;南戏九百年,源头在温州。瑞安是南戏发源地之一,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瑞安南戏文化底蕴深厚,元末著名戏曲作家、世界级文化名人高明(字则诚)是瑞安人,其所作《琵琶记》剧本被称为“南戏之祖”,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是中国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伊始,瑞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俞彪从“戏曲出圈,南戏文化传承发展迎来新机遇”“焦虑入圈,南戏文化传承发展陷入尴尬困局”“乘风破圈,南戏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活力”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相关调研情况。

在协商讨论环节,政协委员、戏曲专家等结合调研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南戏传承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建议。

瑞安市文化馆馆长陈萍萍建议,强化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场馆之间闲置场地的流转与共享;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吸引、留住顶尖人才。

瑞安市政协委员、瑞安市数据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妙认为,要打造线上官网,加强数字化平台与媒体引流的融合;在线下文化推广方面,促进教育与地标的协同发展;构建数字档案,加快推进南戏历史脉络的系统化梳理;注重传播策略创新,加强短视频营销与文化IP塑造。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俞为民介绍,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宋之际,浙江温州以及福建泉州、福州一带。南戏所使用的曲调以南曲为主。在南戏发展史上,民间艺人传唱的文学、艺术水平比较粗糙,元末明初的戏曲作家瑞安阁巷人高明(高则诚)改编创造了《琵琶记》,把民间的南戏提升到经典地位。

瑞安市政协常委、瑞安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副会长苏立锁建议,加快整合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将资金集中到建设一个标志性演艺文化中心;市越剧团的《琵琶记》除了外出公演外,还可以融入到本市的塘河夜游、忠义街的文旅融合提升上,一方面保障人才的相关待遇,另一方面在质量上要争取打造更多精品。 
瑞安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瑞安市委员会副主委苏立胜认为,建设南戏场馆的细节营造上,多一点文化的味道、多一点艺术性。如在修缮提升高则诚纪念堂时,提升楹联的艺术性;在飞云江三桥的雕塑设计方面,借用怀素草书中的“南”字,既契合南戏的名称,又融合抽象的琵琶形象,使建筑更富有艺术气息。
随后,瑞安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滨街道主要负责人,就与会人员意见建议,分别作了回应发言。瑞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寒星指出,要加快推进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创新瑞安越剧团的运营发展模式,鼓励剧团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排更多新剧目积极融入文化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南戏产业生态。
瑞安市政协主席施巨耀指出,要锚定目标,形成持续推进的动力,加快南戏文化品牌与社会经济、千年文脉、旅游、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要注重融合,形成创新发展的活力,推动南戏的创作和演出实现内涵化、特色化的发展;要协同推进,形成部门联动的合力,为南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长期事业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