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简报(第17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小组讨论综述(1)

1月31日上午,各界别组继续对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法检两院工作报告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郑建忠委员:温州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报告提出的“强城”行动、“两万”目标等都非常务实、具体。作为政协委员,要认真领会“两会”精神,强化政治担当、发挥制度优势,凝心聚力做好资政建言,推动温州跨越式发展。建议:一是大力推动温州文旅创新产业发展;二是各级文旅主管部门增强对文旅资源统筹整合及推动,进一步做好招商引才工作;三是加强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推广引流工作。

施晓娴委员:两院报告充分彰显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是一份具有政治高度、民生温度的好报告,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期待。过去一年,法检两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社会和谐稳定和温州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王春美委员: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亮点鲜明,全面展示了过去一年“两院”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服务大局、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针对“两院”工作报告,建议:一是深化诉源治理,破解“立案难”,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探索法官专业化发展,由“门门通”转向“一门精”。三是加大对社会评标专家操控评标结果的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社会评标专家评标行为。四是加强合规建设,促进涉案企业“刑行合规”有效衔接。

薛长虹委员:“两院”报告系统总结了成绩经验,又对存在问题不足开展深入分析。报告中的“全方位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力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内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议:一是明确诉前调解范围。明确强制性诉前调解的案件类型和不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范围。二是进一步规范执行阶段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三是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四是严格落实“六稳”“六保”慎诉司法理念,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邓江帆委员:针对今年“两院”工作报告,建议: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司法公信力。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强化合作配合,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严恒系委员:针对两院报告中的“司法公开”方面,建议:市中院进一步落实最高院关于司法公开的规定,同时制定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文书、庭审规范、裁判规范性文件公开。对“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建议:一是建设规范化律师专门通道,优化安检布局、统一安检步骤。二是提供律师“一码通”服务。以“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为基础,结合人脸识别系统,联网实施律师“一码通行”。

殷欧艳委员:针对家事审判改革调解机制,建议:一是成立家事调解中心,推动律师调解市场化,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家庭纠纷调解人才队伍。二是要密切司法审判机构合作,形成家事纠纷解决完整链条。

周俊武委员: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命题,这次“两院”报告中出现的打黑除恶、治理金融诈骗等公检法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实践,都是让百姓拍手称赞的政绩。建议:公检法工作人员、司法系统律师要继续多关注弱势群体,到最贫困的乡镇去调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何荣强委员:市法检“两院”报告政治站位高,内容详实,用数据、案例讲话,报告体现了两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市法检“两院”对涉及征地拆迁等公共利益领域的典型案件,加快审理速度,强化对基层法院业务指导。

周凯委员:针对“两院”报告中法治护航营商环境这一板块,建议:完善优化相关法律法规,既给企业创造优良生存环境,又能对企业进行监督治理。

余向前委员:针对当前司法环境不够透明、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完善、个别干警违纪违法情况、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公正等问题,建议:一是继续推进司法改革,加强司法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二是加强对检察官和法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叶德汉委员:建议加强全市中小学食堂日常监管和规范管理:一是规范食材招采,强化智慧监管。二是优化用工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硬件建设。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实现闭环追责。五是强化信息公开,畅通沟通渠道。

金建平委员:针对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促进青少年网络正常运用,建议:一是家长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对孩子危害,引导、促使孩子能有控制力地运用网络。二是加强政府、执法部门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管理。三是切实开发有利于青少年智力、情商发展的游戏,引导正确的世界观。四是加强学校对学生网络使用,完善管理制度和惩戒制度。

林宇委员:针对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建议:一是谋划举办康养展会,力争活动会址永久落户。二是创新社会力量办学机制,力争颐养学堂覆盖全市。三是集结发挥银龄优势,打响老年友好城市品牌。

胡未央委员:针对文旅建设建议:一是复合多元,打造丰富文旅业态。二是智慧旅游,科学改善旅游生态。三是以人为本,不断更新服务理念。

徐健委员:“强城行动”既要把城市做大做强,也要把城市做精做细。建议:持续提升温州城市能级,提升温州的国际知名度,讲好温州故事,打造具有高辨识度传播产品。

马真正委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体育方面内容,比以往占比要高出不少。针对创建“世界龙舟名城”,建议:一是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二是借助各方社会力量,保护和发扬传承龙舟传统文化,合力打造温州龙舟金名片。

毛薇洁委员:为持续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链”温州实践,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嵌入式空间场景,把公共服务元素嵌入已有空间场地,打造一批集公共阅读、艺术分享、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休闲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二是完善可持续发展运营管理机制,落地当地政府职责,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转变管理运营方式。

朱乾委员:针对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内容,建议:温州文旅在推进复苏过程中,要抓住国内文旅的新风口、新趋势,抢先全面发展“沉浸式文旅”新模式。一是结合温州地方文化,推动沉浸式剧本内容创作。二是以“沉浸式文旅”模式为内核,从示范性试点开始,逐步改造提升各大景区、文化街区。三是以95后“Z世代”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采用多元化运营宣传推广方式。四是依托文旅内容,推动孵化“沉浸式+”文化产业链。五是依托高校人才资源,建立“沉浸式新文旅”文创人才孵化器,打造全国知名金名片、金品牌。

许芃芃委员: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迎亚运 享赛事 游温州”主题。建议:一是以举办体育赛事为契机,将赛事办进乡村、办进景区。二是结合体旅场景,创建体育休闲小镇、体育综合体,持续打造体旅IP。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加快打造运动之城、赛事强城”,建议:一是鼓励各级政府、社会力量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二是大力引进国际级、全国级高水平体育赛事,并培育本土赛事IP,吸引更多群众、社会力量关注参与。

周笙乐委员:针对温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建议:一是以“联”创新城乡文化阵地一体化联动管理机制,探索一条文化惠民新路子。二是以“融”突破行业文化阵地运营模式。三是以“精”拓宽文化投入渠道。

潘伯俊委员:围绕我市滨海旅游一体化发展,建议:一是整体谋划协同发展。整体筹划洞头、北麂、南麂和168生态海岸带一体化发展规划。二是构建海上互联互通。开通洞头、北麂、南麂和炎亭的海上公共交通,实现主要景区间的互联互通,增加游客体验感。三是丰富海上旅游体验产品。打好洞头海钓基地品牌,完善海钓基地相关配套设施,丰富海上旅游体验项目。

吴俊声委员:加强我市托管类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建议:一是加强对托管类机构日常监管,强化托管机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家长和托管机构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托管服务机构的消防管理和托管场所租赁管理,明确托管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相应违规培训业务的立案查处,增加托管服务类机构的违法成本,促进托管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朱芬委员:为加大托育服务发展,建议: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出台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二是供给婴幼儿照护服务。政府协调公办园与民营托班托位数配置,出台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确保公办园办托规范化和不学前化。三是开展系列化师资培训。对接已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普通高校,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订单班,定向委培,建设培育更多的托育人才。四是转变家庭思想观念。托育机构开展定期入户服务,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满足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

陈贵璠委员:建议加强山区学校晚自习管理。一是提升山区海岛县初中学校绩效考核工资。二是将山区海岛县初中晚自习纳入托管,经费纳入财政支出。三是根据自愿原则,适当向家长收取晚自习托管费用。四是由政府牵头,设立晚自习托管基金。

市领导章月影、郑建忠参加了文艺、新闻出版、体育界别联组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