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简报(第16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综述

 

1月30日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副主席娄绍光、马永信、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陈胜峰、郑建忠、胡荣党、王达武,党组成员曾瑞华,秘书长狄鸿鹄等主席台就座,市领导张加波、王军应邀出席会议。会上,15名政协委员围绕产业经济、教科文卫、共同富裕等方面发言。另有 6名政协委员在28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大会发言。

沈贤委员:建议高质量构建区域老年医学高地,打造全国老年健康示范城市。一要加大资源投入,夯实老年健康支撑“新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老年医院建设,完善医养结合、老年人护理保障和医保支付政策,健全老年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成“市区街三级、医养护结合”的老年健康多元合作体系。二要加强学科协作,探索老年医学研究“新模式”。重点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加大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加快阿尔兹海默病专病中心等特色专科建设。三要加快数字赋能,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全周期”。提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水平,探索有偿陪诊和公益陪诊相结合模式,推进实施“虚拟老年医院”项目,加快老年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并争取将认知筛查、骨质筛查等纳入我市民生实事项目。

赵珊珊委员:绘就温州“一带一路”海丝名城画卷,一要打造独具瓯越韵味的温州文化“中轴线”。以“古城、古港、古屿、古戏”为主题,跟踪海丝考古的重要节点,打造宋元实景RPG沉浸式互动街区,开发温州精品旅游线路。二要打造“畅音阁”超级文化IP。提升包装温州“戏曲故里”主体名片,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戏剧主题艺术空间,推出形式各异的“戏曲+”表演形式,形成“来温州看‘戏舞’”的新风尚。三要让戏曲、百工、瓷器全面文化出海。申报加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用好海丝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等国际活动平台,全面实施“廊桥出海”行动,继续开展“开放幸福温州”全球文化交流等活动。

陈勇委员:在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建议集侨海资源,抢抓外贸发展新机遇。一要进一步畅通外贸物流,把中欧班列(温州)打造成区域国际干线。二要发挥平台功能抢占蓝海市场,着力打造浙南电商之都。全力推动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发展,加速构建温州海外仓建设新格局,引导培育目前运营良好的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探索发展中欧班列(温州)+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温州)+市场采购等贸易新模式。三要充分利用我市华侨资源优势,优化创新以商招商举措。引导海外温商侨贸回归并深度参与我市外贸发展,通过出口准新车、二手车带动汽车零部件出口。

胡海虹委员:就全力护航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建议。一是构建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优化县级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职能,合理布局并提升街道心理服务工作站水平,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落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导师团制度”。二是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教育部门要建立风险筛查机制,中小学校要组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街道要建立社区心理辅导站和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加强家庭社区、学校社区服务的转介。三是优化教学升学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要增加纵向比较权重来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学校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执行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祝彬委员: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是构建“强城行动”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建议一要激发企业创新侧源动力,提升主体创新度。激活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以“一港五谷”引领创新发展,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发布平台,引导链主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供应链和场景应用,加速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二要打造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应用性。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成立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生态园区并同步招商,大力推进科研应用场景搭建。三要优化创投基金的运作机制,增强基金集群力。构建企业全生周期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服务产业、助推科技创新的投资意识,探索大学基金会对我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试点投资。

卢琼委员:加强留学人员服务保障,涵养温州人才“蓄水池”,对助力打造高素质的“千万人口城市”意义重大。一要培养出国前深厚的乡土感情和回归后丰富的资源网络。专题整理温州百年留学史,组织开展乡土教育、现代科技等夏令营,提供社区服务和温州考察的机会,表彰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流程的用人单位,为“海燕归巢”提供更好的气候环境。二要提供有效的贯穿出国前后的留学人才培养计划。就业方面鼓励温州企业从总部争取优质岗位在温招聘,科创方面设立留学人才的科研专项扶持基金。三要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人才专员交流服务机制。由“人才专员”提供精准政策解读和日常交流服务,将留学人才家属纳入“人才专员”机制工作。

谢聪颖委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我市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高能级平台集群效应,围绕我市“一核三带九板块”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推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打造“医疗、康养、教研、智造”一体的健康产业生态链。二要依托在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一批共性技术服务型平台。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工作对我市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拉动作用,加速推动“面向人民健康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设置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推动“成果转化保险”。

张天长委员:就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全力打造浙江开放新枢纽提出建议。一是聚焦一个中心,加快建设近洋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温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大温州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密优势航线,做精做优越泰、菲律宾、台湾等2-3条精品近洋航线,同步推进乐清湾港区口岸正式开放。二是突出一个枢纽,奋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机场三期扩建、航空物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优先发展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培育一批本土国际航空货代、报关行等服务企业,争取设立异地航空货站,全力提升航空区域服务功能。三是做强一个平台,提升温州综保区发展水平。争取综保区二期加快封关验收,招引进口企业做大西班牙火腿进口业务,联动温州湾新区、海经区、乐清经开区等产业平台发展,谋划和申报建设乐清、龙港保税物流中心。四是畅通一张网络,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建设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合温高速,加快推进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项目,加密永康东、南昌、上饶至温州港海铁联运,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心,继续申报建设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吴文灿委员:要推进中国眼谷、基因药谷建设,助力温州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一要聚焦眼视光、创新药产业等关键细分领域,加大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吸引慈善基金、信托基金、社会捐赠等社会资本投向研发领域,资金多源合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二要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组建公共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概念验证中心,建立概念验证机制,夯实科创成果本土化根基。三要整合资源,通过探索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攻关”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组成创新共同体,支持科研团队依托概念验证项目孵化科技创业企业等突破在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与制约。

郑坚委员:建议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温州农业科技城。一是打造具有创新集聚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支持在农科城中打造现代种业科创园、现代农业展示园、农业博览园和涉农工业生产基地,支持创建国家种子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海洋生物科研中心等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二是打造具有协同性的产城科教融合型农科城核心区。支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藤桥征地,投资建设一座“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现代化的新校区。三是打造具有增值赋能特质的成长支持型人才汇集地。围绕产业、平台、政策、服务“四驾马车”,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设立专项科投基金,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基础条件建设。

林宇委员:要做好“加减乘除”,以文化赋能“强城行动”。一是做好“产业”的加法,燃动城市活力。如强化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在鹿城、龙湾、瓯海三个中心城区试点,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强化文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引育发展一批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二是做好“影视”的减法,庚续“四千精神”。着力聚焦“温州家人”的红利,重磅打造“温州女人”系列文艺作品,整合好永嘉学派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以及温州学、民办博物馆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四千精神”体验馆。三是做好“温州人”的乘法,打造国际传播中心。将推进国际传播纳入我市发展规划,举办“与世界握手”“何以是温州”等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温州国际文化周。四是做好“低效供给”的除法,提升服务品质。清除、改造一批冗余项目,创设一批江南小剧场,开辟戏曲演艺、市集雅集、书会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郑玮委员为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要加强永嘉医派传承。一要整合研究机构,科学规划永嘉医派传承创新研究方向,做大做强永嘉医派关联的中医、中药、方剂等产业,做优中医药“千方百剂”工程。二要加大医派传承,对医派本土相关人力资源分类造册,实施永嘉医派“15120”培养计划,在中医药专长技能相对成熟的鹿城、瑞安等地开设永嘉医派相关学术传习名师馆(工作室)。三要协调全域管理,适时设立我市中医药发展指导协调机构,整合我市优质中药种子种苗培育优选等产业平台,优势互补,推动我市全域中医药产业优质发展。

章才岔委员推进城乡共富,要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一要聚焦规划引领,以山区五县为重点谋好中长期、短期双重规划,保障产业生产集散地能够顺畅通往县、乡政府所在地、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二要聚焦要素支持,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将公路线位、规模、沿线结构物和涉及的永农、耕地、保护区、公益林范围等在工可阶段精准定位,提前明确建设用地指标。三要聚焦管养并重,建立“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逐步提升桥隧、边坡的安全水平,并鼓励相关地区投保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定期开展轻量化路面检测。四要聚焦连片提升,按照城乡美丽公路建设导向和“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对交通发展需求做出研判,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案。

陈瑞赞委员:要扎实推进江心屿文化改造提升,打造中国山水诗发祥地地标。一是聚焦山水主题,加强景观塑造。利用西园空间做好谢灵运“诗山”“诗路”等景观设计,将江心屿纳入“瓯江夜游”线路,将江心双塔与隔江相望的朔门古港遗址连为一体,形成港城文化展示区。二是加强文化挖掘,讲好“江心故事”。整理出版《江心志》《江心屿诗词全集》等书籍,设立“江心屿历代名人馆”,加大“宋园”开放力度。三是筑高传播平台,提升运营管理。在馆外塑立谢灵运雕像及中国山水诗人群体塑像,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将“中国山水文学馆”打造成高水平的研学基地、交流平台和传播中心。

钟俊岭委员推动设计之都创建,打造温州时尚特区正当其时。一要聚力打造“时尚产业设计之都”IP。发起“设计造城”运动,吸引艺术家、设计师因地制宜创作,聚合温州鞋文化周等时尚展销平台,创办国际设计周。二要全力做好“世界温州人设计师联盟”平台。通过奖项补贴、人才交流培养、设计类毕业生特别扶持等方式,鼓励国内外高端设计人才来温就业创业,支持在外温州人“品牌回归”,建立“世界温州人设计师数据库”。三要构建AIGC等人工智能的多元化时尚设计体系。加快引入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平台,打造“AIGC+时尚产业”应用场景,加速孕育时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项奕豪委员做强“链”上文章,激发新能源产业新动能。建议一要强化市场“磁吸力”,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源头短板。持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服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时收集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微调,为企业“松绑”“解绊”。二要打造产业“新引擎”,强化产业创新探索转型路径。如在技术创新层面鼓励高等院校“产教学研用”一体化,在模式创新层面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在产业升级方面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要激活人才“内动力”,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实施更加开放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科研项目资助、科研成果转化等支持,并支持本地人才成长,在职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中给予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

潘林昶委员要加强珊溪水源地综合治理。一是以“规”促管。制定珊溪水利枢纽高质量水源地发展规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入清单和产业规模,成立水源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统一文泰瑞三地在农(林)自用船舶管理、畜禽养殖处置等领域的执行标准。二是以“数”聚智。迭代升级库区智慧管理平台,全面纳管涉水涉库违法行为,完善实时感知监测系统,形成“水陆空”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三是以“合”发力。探索建设“生态行刑共治中心”,在水源地重点部位铺设具有基础执法功能、联合执法指引、智慧联通平台的“三有”联勤执法阵地,同时打好保护水生态、提质水文旅、开发水能源、发展水养殖组合拳,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南君侠委员:建议搭建产业基金服务平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场景。一是打造产业基金链条,逐步建成“天使基金/天使投资人+科创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全周期基金跟投支持体系,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设立CVC基金,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联动,探索建立基金招商飞地机制。二是迭代整合温州“创投云”平台,设立平台专项基金支持其开展产业创新赋能项目,健全园区基金服务载体功能,积极探索“一家国企对接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园区配套一支基金”模式。三是发挥平台对接落地作用,如发挥创投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对标支持和结对帮助;集成市县两级产业基金,实现全链条实时监测;归集底层数据,用于政府引导基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绩效考核。

王旭梅委员:构建多元化普惠托育体系,建议一要全方位、高品质建立示范性普惠拖育服务。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向全社会提供从业人员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岗前职后培训、育儿传播等指导服务。二要浙进式、针对性建设高素质普惠托育队伍。完善托育服务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支持优质托育机构与高校协同建立培训基地,鼓励学区内“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三要多层次、多渠道打造社会性普惠托育机构。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相应的公办托育机构数量。四要全社会、多领域推行灵活性普惠托育模式。支持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小型托育连锁服务。

周夏静委员:要加速打造“一港五谷”引擎,做强做大生命健康产业。一是推进企业培育。推动龙头企业实施“平台生态战略”,精准培育生命健康领域小微企业,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二是健全产业生态。积极布局建设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平台,开展小试研究、中试验证和第三方检测检验服务,探索本地企业定期联系医疗机构沟通机制,鼓励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模式推动本地企业推广优质产品。三是推动产业孵化。打造优化“链主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科研机构支撑”的孵化模式,为入孵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小试、中试等孵化服务,构建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等紧缺型、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投融资体系。

张章委员消费帮扶能够助力后发地区共同富裕。对此建议一是整合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对口合作、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汇集打造市级消费帮扶综合平台,加大电商直播带货、特色产品购物平台建设力度,探索推进消费帮扶餐厅、特色产品体验馆等载体建设。二是创新消费帮扶公益品牌。牵引消费帮扶产地产业发展和销地营销渠道建设,创新公益品牌IP形象,引导大型商超、农贸农批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消费帮扶。三是创新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创建消费帮扶工作联盟,促进本土服务平台、销售企业和帮扶地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的联合合作。

此外,葛斌委员作题为《放大亚运综合效应 创建“世界龙舟名城”》的书面发言;林小佳委员作题为《打造温州宋韵文化元宇宙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书面发言;王志梅委员作题为《有效推进中高职一体化 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书面发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