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简报(第12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一次小组讨论综述(4)

 

1月29日下午,中共、工商联、经济界、特邀三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促进条例(草案)》以及其他有关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市政府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具体详实、高瞻远瞩,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体现了务实、有为的工作作风。

王达武委员:政府工作报告紧扣中心大局,结合温州实际建议:一是加快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问题。二是加大引进顶尖人才的“大手笔、大动作”,注重人才的“连带”效应。三是强化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企业与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强强联合,降低企业创新研发成本。四是助力本土企业发展,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舆论关怀上尽量与引进的强企享受平等待遇或给予适当的倾斜。五是整合温州人力量,发挥乡贤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引导温才回归。

叶军委员:报告内容详实,务实高效,用数字说话,其中GDP总产值增速6.9%实属不易。建议;一是要提前在海洋经济、生态经济、低空经济等领域进行探索布局,挖掘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二是要发挥政协委员的智慧,对温州人口出生率低等相关问题提前进行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争取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叶朝胜委员:针对报告中提到的“铁腕推进污染防治”内容,建议:除了治水治扬尘,更应该关注城市油烟的治理,特别是要加大对油烟排放量大的饭店、烧烤店等的管控,进一步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赵晓奔委员:报告质量高,干货多,文风朴实。建议:一是要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利用好委员会客厅、社情民意联系点等平台。二是要找准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增强民主协商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要将民主监督与纪委专项监督相结合,形成合力监督。四是要树立战略人力观念,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五是考核要精准,使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钱敏云委员:这是一篇政治坚定、求真务实、提振信心的报告,建议委员要有为民履职的情怀,为民担忧的初心,进一步将凝聚共识和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将积极履职与注重质效结合起来,为我市深入实施“强城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

邵勤央委员:政府报告内容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文化产业方面,建议要聚焦农民人文素养、旅游特色路线开放和文创产品研发,开展非遗宣传和培训,把非遗传承需求和时代相结合,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温州经济的发展。

方毅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饱满、数据精准翔实。对于报告提到了高铁建设的相关内容,为此建议:一方面铁路系统要主动加强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希望各位委员要更加关注铁路系统的工作。

潘韶亮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金融业的篇幅比往年有所增加,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体现,今年要增强对金融支持温州制造业贷款、“五城三园”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陈斌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成绩方面实事求是,工作目标务实可行,很多内容有保险服务的身影,使我印象深刻:一是围绕科技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在专精特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参与度。二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积极探索新市民的随迁子女求学、老人赡养等需求保障。

邵少卿委员建议:一是出台固废再生利用相关政策,在固废处置和再生利用方面加强监管。二是关注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利用等行业的发展趋势。三是围绕“强城行动”,就如何提高再生资源附加值方面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

金志达委员:针对温州副食品行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建议:一是加强信息交流,建设行业信息交流信息平台,定期组织行业性的会议、论坛。二是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建立创新奖励和产学研机制。三是加强线上线下品牌宣传,注重品牌建设和差异化发展。

周赛珍委员建议:一是重点关注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治理等,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有机贯通建设体系。二是重点关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产业转型,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快推动生活性、生产性服务品牌的建设和成长。三是利用数字化驱动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快激发城市创新功能,打造创新人才向往之城。

徐卡特委员:温州中小微企业经常面临资金稀缺、科创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针对创新科创生态系统的建设建议:一要聚焦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型战略产业。二要重视人才驱动。三是要提升相关科创基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区域科创交流协作。

吴沐恩委员:目前温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多头管理、专项资金少、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一要整合挖掘文旅产业资源,建立市、县、区、村等整合机构。二要推动文化创新,和其他领域的创新进行深度的有机融合。三要注重宣传形式创新,形成展示体验和综合的文化旅游平台。四要发挥非公有制文旅企业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关联产业提质增效。五要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旅人才队伍。

胡勤峰委员:关于银发经济,建议市委市政府要打造温州银发经济区域品牌,由发改和民政牵头推动;高校加强银发经济相关的课题研究,将传统产业与银发经济联系起来。

蒲彩林委员:19个在温省级商会形成的联盟,在抗疫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议提高新温州人的政治待遇,营造更适合新温州人发展的环境,鼓励温州建筑企业走出去,带回税收和GDP。

孙福国委员:资金保障事关“强城行动”的落地实效,建议:一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拓展项目资金的融资渠道,不能过度依赖债务性融资。二要抓住政策窗口,加大REITS项目谋划和申报,打通盘活优质存量项目,建立新增投资建设资本金循环机制。

卢智旭委员: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政策合规性检查力度加大等问题,建议:企业要重视企业经营合法性,可邀请专家协助研究文件和政策。

邱建欣委员:围绕“强城行动”三年计划,建议:一要保障交通先行,提升交通辐射能力,推进都市区交通一体化,打造畅行温州。二要助力文旅城市建设,开通各大景区旅游直通车,做好“客运+旅游”文章。三要助力新能源产业链投资建设,深化细化与吉利商用车合作,助推新能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并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

周列茅委员:市政府在谋划高速公路项目时,要着重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建议:一要争取有效益的项目,对于通道能力强、收益好的项目,优先考虑由市级平台主导投资建设运营。二要争取高速公路收费年限延长试点,利用好浙江作为首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的优势。三要降低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四要探索高速公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对于符合建设条件的土地和空间资源,探索实施光伏等新能源开发。

董海河委员:针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建议:一要尽快组建专管机构,通过加强管理促进发展。二要加快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会展经济。三要积极培育市场化品牌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项目。四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本地高校增设专业课程。针对优化司法执行环节,建议:进一步改进法院考核机制,加强对执行不立案的内、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全年立案动态监测预警。

列席人员林冬晓:报告客观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可谓成效显著,令人振奋;报告对问题的分析精准客观,点到了房地产安全生产领域等相关风险隐患;报告对强城行动、五城三园、一港五谷等建设的目标任务务实科学。

列席人员汤晓祥:报告总结数字客观、成绩客观,敢于直面不足,回应期盼。建议:一是在创建“双万”城市的过程中,利用更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大对老干部大学的经费支持,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支持机制,并组织引导老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列席人员金显雄:报告站位高远、内容丰富。一要锐意进取,进一步落实政治监督,精准聚焦。二要拉高标杆,进一步发挥巡视巡察的利剑作用。三要凝心聚力,进一步打造巡察温州样板,做好重大巡视问题整改清单。

列席人员王瑞标、陈建丰:报告政治性、前瞻性较强,对过去一年成绩概括到位,对存在的问题看法精准。建议:目前人口流失严重,存在房屋闲置率较高等一系列问题。要大力倡导二孩、三孩政策,加大生育方面政策补贴,并在婚姻、生育、养育上出台一些刚性的文件措施。

列席人员周园:政府报告中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是9.6万人,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希望政协委员多关注分析研究年轻人在温州的就业创业情况,探索吸引、留住年轻人创业就业的途径,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列席人员黄朝钦:报告立意高远,既求真务实,又富于创新。建议:一是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人口问题,目前温州人口逆差问题严重。二是在“双万”城市背景下,需要针对人口提升工作进行专门的研究部署。

列席人员陈成虎:报告站位高远、内容详实。报告中特别欣慰的点是对改革工作予以充分体现,改革贯穿报告全过程。建议:一是在报告中增加“双万”城市创建的相关内容和举措。二是要从更大层级来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列席人员吴文忠:针对报告内容,建议将报告中提到的“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额度全省最多”表述删除。针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建议提高对中医药的重视。

列席人员叶国峰: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部署总体非常聚焦,海事相关方面提到 “加快打造近洋国际航运中心”等内容。建议市政府加快口岸开放,加大对航运业的财政政策倾斜,推进温州港配套码头等项目建设,化解运力流失等问题。

列席人员李振坤:工作报告罗列了各项数据,凝聚了全市各行各业的辛勤工作,建议进一步体现民航强国的内容,在如何推动温州民航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调研,考虑引入飞机制造等相关产业链,成立温州自己的航空公司。

列席人员贾轶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数据翔实、措施扎实。针对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对外开放走深走实、金南翼建设”等内容,建议政府要更加重视温州的船舶量、吞吐量等数据,加快乐清湾A区、B区对外开放进程。

列席人员谢安民:从政府报告看,“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进展快速,效果良好,但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单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锁定居住小区(组团)单元,突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

列席人员方建银: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作为法律工作者,对其中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内容感受深刻。

列席人员李定忠: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推动体制机制的再创优势,建议要让在外温商响应政府号召,把外流的温商留住,把在外的温州人招商回来,发挥好在外商会的作用。

列席人员钱勇:希望市政协进一步发动力量研究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融合发展最优途径,解决相关发展问题,落实相关举措。希望政协委员多站在大局角度,发挥高水平的优势,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

列席人员陈勇:政府报告虽然篇幅不大,但工作任务很细很具体,有数据有目标,建议政府对温州机场三期项目建设给予更大支持。

列席人员黄兆玉: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二孩、三孩政策,对一些政策进行研究剖析,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使政策能够真正惠及百姓。二是努力解决相关产业区融合后干部职工、企业经营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希望党委政府加强后续有关事项的研究指导。

列席人员郑祥远: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对孩子的爱国教育从小抓起,加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之情。

列席人员许卫疆:这次大会不光是两个报告做得好,整个会务安排也是非常务实精炼,值得好好学习借鉴。

列席人员钟体琪:建议:一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做实做大做强温州实体经济,特别是总部经济。二是全力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大胆改革创新,特别是营商环境。三是要全力推进融合发展,做好内外温州商会、温州人的文章。

列席人员王友杰:希望市政协多多开展政协机关的学习交流培训,特别是加强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和对县(市、区)政协的工作指导。

列席人员林春雷: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建议:一是要紧跟省里步伐,尽快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二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国企制度, 破除过度行政化。三是要加大国企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招揽的投入。

列席人员胡中海:建议加大物流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航空物流,同时实现轨道交通和公交接驳。

列席人员刘冰:温州最大特色是侨乡,海外华侨也是温州引进外资的重要力量,而航站建设关系城市口岸的形象,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对T3航站楼建设支持力度。

列席人员夏克升:温州地少人多,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高,建议省属单位和地方部门要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合力推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列席人员黄少彬:大力实施“强城行动”对温州城市建设规划很有意义,建议相关工作更加注重美学内容。针对温州外来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建议加大优秀教师交流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列席人员任佩如: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要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对此建议:一要重视乡村学校教研活动室、会议室的功能提升,为教研活动提供保障。二要减轻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育回归本真。

列席人员张贤良:借鉴青岛对相关桥梁建设的优秀做法,建议对瓯江上的大桥进行改造升级,将七都二桥建设成网红打卡点。

列席人员王岩豪:“地瓜经济”,就是温州人的经济,建议工商联前往宁德考察借鉴;加强七都二桥快速路建设,便于群众出行;打通沿海通道,推动经济发展;加大对在外温商回归的支持力度。

列席人员王锦亮:作为新温州人,针对“强城行动”建议:一要留住新温州人,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要有具体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措施。二要支持在温异地商会举办春节晚会等联谊活动,让新温州人感受“温暖之州”。三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节能、智能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列席人员陈中川:园林行业存在行业挤压、竞争机制不均衡、人才培育机制不成熟等问题。为此建议:一要建立完善的园林行业发展标准。二要对城市的绿化率、城市特色、历史底蕴提出新的打造要求。三要申报园艺博览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实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