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1月28日隆重开幕,来自各界别的委员们将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传递群众心声,共商发展大计。 据悉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656件,经审查立案592件,分别送交110个承办单位办理,均在规定时间内办复,其中被采纳的有503件,部分被采纳或列入计划采纳的有85件。回顾这些提案,有哪些悄然推动了政策改革和社会变化,正在改变着温州,助力温州“强城”向未来呢? “科技创新”正在稳中求进 
“科技创新”一直是委员提案里的高频词、关键词。去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徐卡特郑重提交了《关于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的提案》,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声。 “这些年,我亲身经历了传统产业借力科创的‘蝶变’之路,更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于温州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领作用。”作为温商二代,更是高新技术企业家代表,徐卡特坦言,在他看来,近年来,温州的科技创新工作确实逐渐蹚出了一条新路,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项,例如民营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R&D经费投入处于中间偏下位置、各个县(市、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仍不均衡等。因此,他才会就“科技创新”撰写提案。 令徐卡特没想到是,他的这份提案一经提出,便被列为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由市长领办督办,市科技局主办,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多家单位会办。市政协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督办调研座谈会,力促提案办理高质量推进。 “提案落地才能见成效。”徐卡特表示,过去的一年里,他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于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比如我市出台了《温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其中提到2023年,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3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50万户,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左右。另外,《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将在今年市“两会”期间进行表决,“这也是在助力我市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如果通过了,相信将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年市“两会”期间,徐卡特将带着新提案赴会,还是围绕科技创新为主题,但聚焦到政府如何引领全社会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上。“科技创新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温州正在稳中求进。”他笑着说道。 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正猛 
新能源是一条充满无限想象的超级赛道,这几年,温州一直在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去年市“两会”期间,民建市委会提交了《关于聚焦双碳战略 抢抓市场机遇 加快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的提案》,为我市“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全面打造“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建言献策。 新能源是温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虽然发展势头正猛,但也存在不足,比如传统产业创新不足,协同效应未能有效体现等。市政协委员、民建温州市委会委员祝彬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看到的提案之后带来的成效。祝彬说,在提案的推动下,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主动和提案起草人员对接交流,逐项落实建议工作。 据有关部门反馈,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65.1亿,新增光伏装机容量66.41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8.23万千瓦,完成招引新能源领域亿元以上项目4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此外,为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发布了《温州市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关于金融支持温州市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我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南戏故里”金名片越发亮了 
中国一部戏曲史,半部在浙江,南戏九百年,源头在温州。温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戏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启动了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举办了戏曲寻根——南戏文化季、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等国家级、省级品牌活动。去年,央视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更是选点温州拍摄,晚会曝光量突破30亿,成为温州戏曲事业载入史册的大事。 去年“两会”期间,农工党界别组提交了《关于放大央视春戏晚国潮效应 擦亮温州“南戏故里”金名片的提案》,点出温州戏曲文化发展不足的同时也积极献策。 时间来到现在。“从编纂出版《南戏探源文集》,寻访百年温州戏曲人,到‘戏从温州来’经典南戏全国巡演走进冀沪粤,‘梅映九山’中国剧协梅花奖研习班落户温州,再到温州戏曲口述史亮相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温州‘南戏故里’精品旅游线路的制定……‘南戏故里’金名片越发亮了。”作为这份提案的撰写人、市政协委员赵珊珊向记者细数着她看到的各种“惊喜”。 赵珊珊表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借助央视春戏晚溢出效应,我市整合市内各戏曲院团资源,在市区九山书会开放市民戏台,搭建九山剧场平台,积极探寻新业态经济与传统戏曲相融合的发展路径,让传统戏曲年轻化、大众化,鹿城区率先推出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各种南戏元素出现在文博会、大学生艺术节、中小学研学等项目,温州戏曲热潮达到历史最高。 去年8月,温州创新推出“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品牌活动,作为极具破圈潜力的文化IP,打造“中国戏曲之城”的重要载体,走进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核心城市群,不断擦亮温州“南戏故里”文化金名片,向世界讲好温州故事。 今年市“两会”期间,农工党界别组继续提交了《关于古城、古港、古屿、古戏融合,绘就温州“一带一路”海丝名城画卷的提案》,希望通过古城、古港、古屿、古戏融合,再现千年斗城《江山胜览图卷》,巧妙融合海丝名城、千年商港、戏曲故里、百工之乡诸多金名片,发挥温州文化资源最大融合效应,让文化成为温州腾飞的另外一个翅膀。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是温州这座“千年商港”之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阐释。去年以来,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又入选2022年度与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去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南航提交了《关于开发利用古港遗址,助力海丝城市申遗的提案》,为加强朔门古港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建言献策。 记者留意到,他的这份提案主要有三点建议,分别是开设海丝城市博物馆;发掘现场选取精华遗存重点保护;风貌区里植入海丝诗文,形成海丝文化长廊。 “虽然朔门古港遗址公园还在建设中,但是我很开心看到,那里已建成了一个临时展馆,展出了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相关文物。如果说向市民公开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是揭开一层‘神秘面纱’,那么临时展馆则犹如一部精彩大片的试映,让参观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走近去细细端详面纱之下的真实面容。”南航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忍不住“先睹为快”,去实地参观过展馆,虽然展陈方式偏传统,但体验感不错,展品也很丰富。 “我在提案中说到朔门古港遗址发现的沉船体现了温州的商港贸易特色,沉船已断裂成残骸,建议在旁边展出以一比一比例仿制的完整版沉船。”南航说,就这一点,他也看到了“惊喜”:目前在江心屿西园设置了一个沉船修复工作室,对发现的沉船进行修复,将来应该会向市民展出。 早在2022年,温州就加入了“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去年6月,南航还在鹿城区政协开展的协商会议上发言建议联合全国海丝城市,在温州举办海丝高峰论坛,而去年11月在我市举办的2023年“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让南航的愿望变成现实。“这场大会的嘉宾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他们来到温州,看到了朔门古港遗址,了解了温州在海丝之路上的重要作用,进而将温州故事带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会让‘一带一路’与中国海丝城市申遗进一步体会到温州这颗砝码的重量。”南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