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郑玮委员代表民盟温州市委会的发言——加强永嘉医派传承 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永嘉医派是我国最早期中医流派之一,是浙派中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永嘉医派的挖掘和传承,围绕永嘉医派医学价值、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业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有力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但永嘉医派自身精髓的传承和弘扬,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永嘉医派研究机构创建缺乏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地方、部门、院校积极响应,加大了对永嘉医派的研究和宣传,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比如永嘉县在瓯窑小镇成立了永嘉医派主题馆;温州医科大学成立了永嘉医派研究中心;市卫健委在温州市中医院成立了永嘉医派研究院等。鹿城、瑞安等地也以不同形式开展永嘉医派相关主题的探讨研究。但从全市层面来看,仍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存在形式重复、研究资源分散等现象。

二是永嘉医派精髓未广泛学习传承。永嘉医派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其区域性传承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虽然各地在市、县基本设立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中医旗舰馆),民间开设门诊部、诊所等机构,但不论是中医院的中医科,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旗舰馆,大多侧重于对永嘉医派陈无择事迹的宣传,缺乏对永嘉医派精髓的临证应用。

三是永嘉医派传承孵化效益淡薄。医派传承发展涉及中医、中药、成药、食品、种植、种子种苗等领域,关联一二三产业带,管理部门涉及卫健、市监、农业等十余个。截止目前我市还没有独立设置贯穿中医药关联产业全域管理机构或牵头专班,缺乏共同培育永嘉医派传承孵化的有效载体,各自为政,多头发力,携手共建有限,不能发挥共促合力。

为此,建议:

一、整合研究机构,明确方向,分解目标

可由市政府科学规划永嘉医派传承创新研究方向,进一步激发地方、部门、院校、医院等单位对中医药的研究热情,统筹协调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应地应时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区别化开展研究机构精、准、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永嘉医派的传承研究。强化研究目标,适当分解分类,促进永嘉医派学术传承,做大做强永嘉医派关联的中医、中药、方剂等产业,做优中医药千方百剂工程,全方位提升温州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大医派传承,设点传习,加强应用

可由市卫健、市监、文旅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医派本土相关人力资源分类造册,在市域内以温州市中医院为主线,梳理医派各类研究人员;设立市域永嘉医派联席会,积极引进市域永嘉医派相关的各类医技专家学者,搭联医派相关的派生流派,招纳热衷于永嘉医派事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分类组建医派研究团队。实施永嘉医派15120培养计划,以15年为周期,每年着重选拔20名病因辩证突出的中医药人才,系统学习医派主要论著,培养一批传承创新人才。在中医药专长技能相对成熟的鹿城、瑞安等地,开设永嘉医派相关学术传习名师馆(工作室),打造中医药人才梯队,积极推动我市中医药人才纳入省万人计划、杏林工程、岐黄使者培育等项目,加强永嘉医派精髓传承延伸、创新发展。

三、协调全域管理,破解条框,优质孵化

可由市编办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规律,借鉴安徽亳州等地经验,适时设立我市中医药发展指导协调机构,围绕我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开展综合研究和开发应用,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我市优质中药种子种苗培育优选、中药种植加工管理、中国(苍南)中药材市场创建引领、南塘中医药特色街区功能改建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出海等产业平台,加大统筹力度,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我市全域中医药产业优质发展,打造永嘉医派传承创新快车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