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并与温州古城、世界古航标之一的江心屿交相辉映。2023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戏曲故里”品牌建设,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戏从温州来”经典南戏全国巡演等活动将温州“戏曲热潮”推向历史新高。但是,我市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文化名片较多,但零散缺乏主体。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前沿阵地,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名片较多,但主体不突出,优势互补和整体融合尚未形成。二是文化项目单打独斗,昙花一现。未能吸引民资、外资统筹布局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单靠政府支撑很难长远发展,很难维持热度。三是文化出海困难,还未形成规模。相比于泉州、宁波等海丝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温州的文化输出政策引领、创新性不够,缺乏“超级文化IP”整体包装出海。 为此,建议: 一、打造温州文化“中轴线”,整体铺开“千年海丝名城”画卷 借鉴北京“中轴线”文化模式,串联九山书会、五马街、公园路、墨池坊、朔门古港遗址、朔门古街、江心屿等,打造独具瓯越韵味的温州文化“中轴线”。高水平建设千年斗城,以“古城、古港、古屿、古戏”为主题,打造五马—墨池文化街区、朔门千年商港文化带、江心文化赋能核心岛、九山南戏文化生态园四个片区。加强跟踪海丝考古的重要节点,保护建设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的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把文物活化、宋韵瓯风文化和温州市民的生活相结合,以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为基底,植入温州传统非遗,贯穿“大文创”的概念,打造宋元实景RPG(Role-playing game,是角色扮演游戏类型的一种)沉浸式互动街区,活态呈现《江山胜览图卷》。开发温州精品旅游线路,点、线、圈联动,带动温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溯源温州文化脉络,创新打造“畅音阁”超级文化IP 继续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借鉴北京故宫“畅音阁”(清宫内廷演戏楼)理念,提升包装温州“戏曲故里”主体名片,打造出在全国有辨识度的超级文化IP。以温州戏剧文物、典籍等文化元素为主脉,当代艺术家同步联袂,结合全新的数字化展演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戏剧主题艺术空间。在温州“文化中轴线”上设置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小舞台、小剧场,推出形式各异的“戏曲+”表演形式。集结“戏曲故里”和“歌舞之都”两路人才大军,突出“戏舞”的研创输出,并逐步形成“来温州看‘戏舞’”的新风尚。以瓯江为舞台背景,创作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年商港”文旅演艺。效仿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模式,创造新的爆红点,吸引年轻人消费和文化传播。 三、发挥“世界温州人”优势,让戏曲、百工、瓷器全面文化出海 凭借“工艺与民间艺术”类别优势,申报加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健全温州涉侨国际传播体系,让温州传统文化随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45万温州人文化出圈,乘风传万里。凭借“畅音阁”统一文化IP,针对海外受众共鸣点,分项研发能戳中海外“Z世代”“味蕾”的文创作品,形成“合众”出海之势,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温州制造”“中国形象”。本着“文明互鉴,双向奔赴”的理念,用好海丝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等国际活动平台,进一步扩大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东亚文化之都影响力,追寻周达观足迹,将“戏从温州来”经典南戏全国巡演、“温润百工—时光打造的艺术”非遗美学交流活动延伸到全球。全面实施“廊桥出海”行动,让“中国桥”跨越国界。继续开展“开放·幸福温州”全球文化交流等活动,以“一带一路”为主阵地,形成横向互动、上下联通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港通天下,温州因世界而美好,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享受中华文明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