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江新春第一会上,我省提出三个“一号工程”,其中之一便有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近几年来,温州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数字化方面,围绕“5+5”产业和N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功打造一批标杆性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同时,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已初步建成了温州国际云软件谷、中国(温州)数安港等一批数字产业平台。
今年以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码,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提档增速”。
顶层设计明确推进路径和发展格局
顶层设计方面,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4月初,《温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鲜出炉,一幅战略发展全景图徐徐展开。
方案明确了数字经济往“高”攀升、以“融”提效、向“新”进军的三大主攻方向,以及沿着产业能级跃升、创新能力跃升、数字赋能跃升、数据价值跃升、数字治理跃升、数字普惠跃升等六条推进路径,提出了数字科技创新提升、数字产业集聚提升等十大攻坚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和1500亿元,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打造软硬件协同发展数字经济集聚区,加快建设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引领区和全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全国数字贸易区域中心、全国数字金融发展中心、全国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城三区四中心”的发展格局。
把握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在数字经济领域,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谓是今年全球范围的霸屏热词。去年底以来,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几经升级,在各大中外媒体平台掀起了一阵狂热之风。国内亦有多家互联网企业研发了相关产品。
如何乘上人工智能的东风,让温州企业和产业经济坐上创新发展的快车道?温州政学企方面反应迅速。
3月底,由鹿城区人民政府和温州大学共建的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该研究院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媒体设计研究科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一些数字技术、元宇宙、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
据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特聘专家、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陈昂博士介绍,在产业融合方面,即将率先实施的项目是联合温州移动共同推进鹿城区鞋革产业大脑建设,推动一批我市制鞋业头部企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未来还将计划搭建文旅元宇宙平台,运用XR融合互动技术,对江心屿等景区进行元宇宙化提升,助力鹿城朔门古港遗址打造元宇宙“千年商港”新场景。
对于温州如何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期《委员观察》特别邀请到了三位市政协委员,对此进一步建言献策。
【委员声音】
市政协常委、浙江国技互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欧阳:
软硬件两手抓,建议关注AIGC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效。但产业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建议从“软硬件”着手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并建议重点关注以ChatGPT、“文心一言”为代表的新一代AIGC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硬件方面,加快落实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已经明确实施数字产业集聚提升工程,包括优化“一廊双核多点”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数字产业平台体系,建设数字产业集群。经验也证明,诸如乐清的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鹿城、龙湾、瓯海的5G及通信卫星、数字安防,瑞安的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电子专用材料等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示范作用,建议加快经验复制,推动产业集聚成片。
软件方面,加快数据要素对产业全链条改造。一方面,用好数据,实现多行业价值链、供应链、产品链、市场链,包括商业链再造,推动传统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培育面向特定行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发展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制造业新的增长极。
此外,建议关注AIGC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对企业而言,AIGC涉及知识中台的搭建,形成行业性知识图谱,应用方向包括企业搜索、智能推荐、智能知识库、决策引擎和行业知识库,可满足不同场景、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工种是“提示词工程师”——如何与AI打交道,形成使用产品的流程,企业应有意识地培养员工使用AI工具提升生产力。
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笑钦:
依托高校和机构平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联动

温州市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数据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市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值创造等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也存在核心产业基础薄弱、园区平台支撑不足、数字化转型参差不齐、数据归集共享不够等问题,就如何补齐短板,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一方面,加快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公共数据立法,推动公共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实现共享;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平台经济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能力,推进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
第二,深化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温州现有的数字经济研究院、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平台资源,共同参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强化与地方企业合作,助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改造,加快构建完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链。立足于温州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科研创新,深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依托本地高校创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高校应当关注数字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研究如何开设新专业、新课程,设计新的教学大纲,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专业人才。此外,高校应加大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市政协委员、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监刘凌然:
“两只手”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丰厚沃土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力,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推动,“两只手”手拉手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丰厚的沃土,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企业招引力度。不少温州本土科技企业面临技术研发、运维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外部团队支持。在此情况下,企业同时面临着高成本、长周期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引进和落地,有利于形成更为完善的数字生态,从而减轻企业实际负担。
第二,赋能企业转型之路。围绕传统制造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建议政府在能力扶持、金融支持、生态搭建等多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将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能耗、排放、资金等资源要素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助推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验管理、物流售后等环节加大数字技术的应用。
第三,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于广大中小微贸易企业而言,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资源浪费、空间限制等问题,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触达海内外市场和客群。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鼓励、扶持贸易数字化服务企业发展,通过丰富数字贸易生态,助力数字贸易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3年4月27日温州都市报第7版见报版面
温都记者 杨晓宴
见习记者 李雅
审核 周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