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简报(第3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一次小组讨论综述(二)

2月7日下午,民盟、医卫、农工党、特邀二组、特邀四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胡荣党委员:温州中医药在药材质量、工艺研发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弘扬方面均有突破,但还是存在药材种植“优质难优价”、加工粗放、经营规模小,打造高辨识度品牌难等制约温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建议:一要优化中药材种养,因地制宜发展山区中药材产业,建立健全中医药大监管体系。二要优化产业集群结构,促进行业消费需求融合。升级建设中药材滋补食品市场,三要推复兴温州中医“老字号”,做大中药材特色品牌,服务出口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

林霞委员:市政协工作干在实处,内容丰富,成果显著,创新意识鲜明,工作亮点多。尤其是创新“数字化赋码”工作,实现了提案工作全流程在线运行。

王伽伽委员: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充分体现了为民思想。报告聚焦精准履职、服务民生、广筑同心、注重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建议:需进一步激发各界别组积极开展活动、更好发挥作用的内生动力。

徐旭琦委员:对市政协常委会中“四个助力”印象深刻,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履职,特别要结合本职,从信访稳定方面结合政协委员身份多思考建言。

周翔天委员:从市政协常委会报告中体会出本届市政协作用发挥的功能定位更加主动,站位更高。昨天组织的现场考察,不仅拓展了委员视野,也为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建议:发挥委员和列席我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和领域的特点,充分发挥本界别的人员优势。

吴文玲委员:四点体会:一是强思想;二是强履职;三是强制度;四是强委员。建议:一是希望专委会进一步强化与界别组联动,共同组织活动,既增加工作效果又减轻委员压力;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强重点履职议题连续性,保证履职质量。

周有铭委员: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现精炼、以数字说明、创新等鲜明特点。建议:政府部门的政协委员参加议事协商时,针对其他委员所提针对本部门的问题要有所回应。

胡希良委员:建议:一是各位委员多关注履职平台各自的履职情况,多参加履职活动;二是政协委员可多写一些社情民意信息,体现履职效果。

李克恩委员:市政协紧紧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凝聚共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议:一是政协提案中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数量相对偏少,希望引导政协委员更加关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加强委员履职培训,增进委员间交流。

陈德锋委员: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展现了温州政协凝心聚力的工作格局和温州政协在协商之治和数字之治的融合优势。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在温澳两地发展建设中贡献青年力量,实现温澳合作共融。

安荣委员:针对建设我市“数学家之乡”建议:一是举办“数学文化周”活动,全方位开展“数学家之乡”建设;二是支持申报温州“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提升数学学科建设;三是举办“全国青年数学家论坛”,扩大影响力。

林小佳委员:为进一步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议:设立社区志愿服务站。一是明确社区志愿服务站定位与责任边界,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二是发挥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多元参与的主体共建机制;三是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站”多样服务供给方式,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

管伟立委员:针对引育并举开拓人才工作新路径要统筹资源,建议:一是政企教联动打造诸如“瓯江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增加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的桥梁作用,组建全球引才生力军;三是给予企业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共同打造引才优势平台。四是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为在温就读高校学生增强归属感,为在外就读学子回乡创业降低难度,为在温工作人才深造创造机会。

张武委员:要打通我市药品“网订店送”纳入医保结算“最后一公里”,一是借鉴金华市“网订店送”医保结算模式;二是强化居民医保账户和用药安全;三是实现数字化“地图找药”服务。

陈坚磊委员:当前我市园林行业生态存在较大问题,园林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参加招投标的企业鱼龙混杂。建议尽快恢复推出园林行业招投标市场的信用评价体系,使我市园林行业市场回归正常良性竞争,优化园林行业生态,助推我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章文宇委员:温州目前缺乏一个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去展示温州丰富的非遗资源,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建议尽快建造温州市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凸显瓯越文化特色,成为融“展示、传承、研究、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场馆,为文旅融合提供新的支撑,有效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承,成为温州市传承温州传统文化根脉和展示温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新地标。

刘勇委员:为助力我市中小学生近视下降率与“双减”后的课程设置相辅相成。建议:一是将课间休息时间缩短5分钟,增设户外活动课,同时鼓励开展户外早读;二是在课后服务中安排每天1小时的以体音美为主的社团活动课,且体育类户外活动每周不少于2天。

詹小虎委员:温州是以民营经济为市场主体的城市,建议以民生兜底工作赋予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消除观望情绪,发挥民营市场主体创业激情的重要环节。

葛利云委员:如今塑料材料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微塑料颗粒,其体积较小、毒性大,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甚至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人们营养膳食、生长发育、繁衍生存。为此建议:一是应提高对塑料微球危害的认识;二是实施市场和非市场手段及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停止添加微球物质到日化产品中。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公众,鼓励和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自觉减少使用和抵制含塑料微球的产品,尽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郑天津委员:要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扶持力度,保障医疗临床用血需求,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形成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合力机制,开展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完善应急响应动员献血机制,保障血液需求;二是建立更加多样化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三是加大政府层面对无偿献血正面宣传力度。

曾典委员:温州地方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建议适当放宽跨区域经营的限制。一是继续争取金改政策,设立更多总部注册在温州的法人金融机构,争取设立理财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二是为地方金融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增值等金融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三是发挥政府部门居中协调优势,集聚要素资源,加大金融平台对外开放渠道。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接在外温商、华侨,引导在外温商、华侨回归资金。四加强本地金融企业激励政策。加大金融人才的住房优惠、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奖励力度。

江丁库委员:针对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建议:一是尊重企业家,宣传表扬优秀民营企业家,完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制度;二是激励企业家,打造“温商”品牌,策划一批反映温州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作品;三是保护企业家,完善司法保护机制,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谨慎处理民营企业的历史问题;四是服务企业家,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五是关爱企业家,完善容新容缺容错机制,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鼓励创业创新。

曹高忠委员:针对尽快建立老年期痴呆早期筛查和防治机制,建议:一是健全防治机制,通过政策激励,建立记忆门诊分级诊疗制度。同时,拓展“温州益康保”等商业补充保险覆盖范围;二是打造专业队伍,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加强我市区域龙头医院远程辐射作用和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宣传矩阵,深化早期筛查防治理念,鼓励开展公益性授课和义诊活动,在媒体平台推送相关公益广告和科普文章。

谢奔委员:温州文旅资源丰富,建议打造温州旅游节专题系列活动,串联优质景点、综合各种资源打造一个良性的旅游闭环。同时,要继续积极开展港澳台海外青年活动。

刘迎宏委员:温州是歌舞之乡,在文化、戏曲和舞蹈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建议近日成立的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要致力于联合海内外文艺家,为温州汇聚文艺人才、树立文艺品牌、培养文艺人才贡献专业力量。

夏光耀委员:针对在外温商回温创业,建议:一是加强温州与港澳的合作交流;二是大力发展“展会经济”;三是降低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门槛,为本土企业家提供更多签证便利。

汤克信委员:我市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一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二要完善医保差异化支付制度;三要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

杨峥嵘委员:建议促进应急救援系统呼救“精准定位”,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吴高俊委员:建议加强医疗软硬件建设,推进高水平建设阿尔茨海默病专病医院,打造区域老年医学高地。

陈纯白委员:围绕进一步健全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议:一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网底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工程;三是完善补偿机制、强化绩效激励;四是加快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加大信息支撑力度。

姜德国委员:针对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建议:要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老年人精神心理康复能力建设,重点要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建设。

徐文珍委员:围绕加快完善我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建议: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将公共场所AED配置和公众应急救护能力建设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发展规划统筹规划;二是有效利用多媒体宣传矩阵开展宣传教育;三是数智赋能,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时效性。

曾春萍委员:围绕支持洞头生态大黄鱼“游进”亚运会,建议:一是希望市级相关部门推荐洞头大黄鱼纳入亚运会菜谱;二是希望市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洞头大黄鱼预制菜产业研发;三是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生态大黄鱼”的宣传力度。

于明荣委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议:一要推进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加强老年健康管理;二要加强人才培育,推进“一老一小”领域产教融合;三要进一步细化学科,让老年医学的亚专科得到更好的发展;四要加强基层智慧健康站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

孙云委员:就促进中医药服务激励生育,建议:一要科学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生殖健康素养;二要着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生殖健康;三要积极挖掘中医特色制剂,促进成果产业化。

夏战列席人员: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又事关温州长远发展,备受市“两会”关注。建议市政协继续支持我市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共同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王逸斌列席人员:市政协常委会报告更加坚定了中医药从业者信心。温州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建议:进一步发展壮大温州中医药产业,打造温州中医药老字号品牌,打响温州中医药消费第一炮。

张龙列席人员:市政协常委会报告中提到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建议:一要保护环境,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强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协调发展。

章世胄列席人员:市政协常委会报告中体现了温州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上制造业产业主要流向东南亚市场,下一步,东南亚海外侨团将为加快温州制造业产业走出去牵线搭桥、贡献力量。

厉嘉浩列席人员:建议一是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财政补贴政策转向“以民为本”;三是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让利于民。

包含丽列席人员:建议进一步发挥温州侨乡特色,呼吁更多侨二代、侨三代能来温接受高等教育,传承温州侨文化,提高与家乡紧的密度,同时进一步打造好温籍海外侨团,利用侨团力量续写温州创新史。

阮棉社列席人员:温州是中国的时尚之都,建议:海外侨胞利用海外华侨资源优势,加强国际时尚产业对接,搭建桥梁,将更多国际时尚品牌引入温州,促进温州时尚产业发展。

李欣瑜列席人员:2023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在西班牙华侨中形成了巨大热潮和反响,温州作为南戏故里,展现了辉煌的文化传承。建议重视戏旅融合,推动西班牙与温州之间的文旅发展,以戏曲为重点,加强海外传播,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以戏曲为抓手,吸引更多海外人士来温州旅游发展。

吴世格列席人员:温州市政府对汽摩配产业投入较大,汽摩配产品物美价廉。建议:要加强汽摩配产业宣传力度,形成汽摩配产业品牌效应,同时设立汽摩配产业海外仓,节省进口商环节成本。

吴晓旺列席人员:建议市政府要鼓励侨二代人才回乡学习发展,同时,继续加强温州与欧洲各国间的交流交往和人员联系。

张剑英列席人员:针对加快海外华侨产业升级。建议:一是政府积极帮扶海外华侨,搭建海内外产业对接桥梁;二是开设更多面向海外华侨的企业管理培训班,提高海外华侨企业管理水平。

陆焕斌列席人员:针对新闻宣传和青少年教育重要性。建议:一是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中华文化传播活动,引导海外子女爱上中华文化;二是多形式开展海外传播活动;三是整合有关部门、高校、海外社团、海外学校等资源,突破各自为战的局限;四是让南戏走进海外华校,推进文化自信,讲好温州故事。

邵建武列席人员:针对海外华侨老人回归难,建议:政府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放宽华侨老人回归政策,以华侨老人回归带动海外新生代回归。

黄河啸列席人员:建议:一要加强温港交流,提供载体渠道促进两地交流,从而让新生代更好地发挥作用;二要发挥港澳青年在金融等专业领域的专长,为温州企业上市等方面发挥青年专业力量;三要举办瓯越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青年交流交往,如温州话教学等类型的夏令营。

詹胜洁列席人员:温州华侨资源多,但华侨新生代参加国内社会事务和新生代活动积极性不高,建议:重视华侨新生代发展,创新方式对接华侨新生代资源。

蔡君柱列席人员:目前海外侨团面临老龄化问题,许多海外新生代不愿意加入海外侨团。建议:市政府要安排更多的海外新生代参加市两会,期待海外新生代能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童洪建列席人员:温州早期出国的海外华侨因历史遗留原因导致户口恢复问题难以解决,建议:一是放宽户口恢复条件;二是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由侨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解决海外华侨回归的难点问题。

市领导施艾珠、汪驰、徐有平、胡荣党参加了小组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