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葛斌委员的发言——关于加快打造温州滨海休闲旅游带的建议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我市海岸线长达1300公里,北起乐清南塘、东至洞头列岛、南至苍南霞关,岛屿、沙滩、海洋湿地众多,具有山海兼具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厚重,特色物产富足,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东部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打造以山、江、海为特色的滨海系列旅游产业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发展瓶颈:

一是管理机制不畅。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涉及乐清、洞头、平阳、苍南四个县(市、区),但缺乏发展协调机制,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各县(市、区)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项目同质化情况比较普遍,难以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各景区间也没有进行有效连接,难以开发 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的滨海休闲旅游产品。以休闲捕鱼为例,乐清、洞头、平阳、苍南四地均有此类产品,导致各地产品特色不突出,还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降低了旅游收益。

二是基础设施不全。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中高档游船、专用码头和宾馆酒店是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当前各地普遍缺乏旅游专用码头,中高档游船也严重不足,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游客进不来、出不去;沿线的宾馆酒店数量也不够、质量不高,游客普遍感觉住不下、住不好,导致游客不愿来、不愿住。以瑞安北麂岛和铜盘岛为例,当地住宿餐饮设施非常简陋,轮船交通也不固定;洞头全区几乎没有中高档的观光游船,游客难以出海游。

三是产业融合不够。我市滨海休闲旅游带,沿线特色物产和人文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没有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物产、人文资源,旅游产品以传统的滨海观光为主,业态比较单一,社会效益不佳。各地普遍缺乏旅游购物场所,即使是销售我市特色物产的专业市场,也大都没有纳入旅游线路节点,未能吸引游客前往购物,导致特色物产基本以路边摊形式销售,不仅附加值不高,游客复购率也很低。以瑞安东山海鲜城为例,该市场销售的海鲜干货很具温州特色,但当地旅行社在接待外地游客团队时,普遍没有将他们引流到该市场,未能拉动当地特色物产销售。

为此,建议:

一、优化管理体制。由温州市文广旅局牵头成立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发展专班,牵头协调我市东部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内设6个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策划统计组、招商服务组、景区产业组、宣传营销组、工程建设组等,实现顶层规划、项目谋划、产业招引、资金使用、建设管理五统一。编制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旅游带沿线各县(市、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优化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强化财税支持、保障项目用地、加大投资力度、创新金融服务等措施,突出区域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创新推进具有温州特色的东部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将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级重点工程,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畅通跨区域旅游交通衔接,加强重要交通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以大项目撬动多元服务及消费配套建设。依托资源互补、地域相近、文脉相通的发展基础,整合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强化与沿线县(市、区)的联动合作,聚焦乐清湾—雁荡山、洞头群岛—南麂岛、苍南炎亭—渔寮三大板块,有机串联沿海风景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城镇、旅游风情小镇和重大产业平台等,共同打造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海上运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滨海休闲旅游带。

三、深化产业融合。加强产业多元联动和融合发展,通过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促进当地特色物产、特色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推动产业化发展。比如,将旅游业与当地特色农产品、海产品、观光游与工业游相融合,将滨海旅游作为温州旅游转型发展的新支点。充分利用报纸、网络、荧屏、微信微博、客户端资源,采取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方式,全面拓展宣传推广平台,创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会活动,不断传播温州滨海旅游的好声音,打造特色旅游IP,提升温州滨海休闲旅游带的国际辨识度,助力温州打造国际化诗画山水度假目的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