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刘彬青委员的发言——培育发展温州乡村特色产业电商铺出农村共富路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现建有大黄鱼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中国紫菜之乡等25张国家级金名片;截至202212月,谋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类项目873个,累计投入资金709.67亿元,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等产业平台34个。我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优势、有基础,但尚未在全国电商大市场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

一是产业供应链落后。根据抖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农产品的电商上线率不到万分之一,销售过万件的温州农产品仅有鸭舌、粉干、酱油肉等十多个品类。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生产场地不足、产能受限,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缓慢,人工分拣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品控达标率低。假设温州农产品的上线率突破20%,将是一个千亿市场的体量。

二是农播人才不足。温州本地直播带货的氛围和热度尚未形成,缺乏头腰部主播和孵化主播的MCN机构。本地直播公司招人难、留人难,运营人才严重短缺。年轻人选择直播带货职业被质疑不稳定、不体面,社会认知仍存在偏见。

三是配套服务太贵。我市在农产品包装、仓储与电商服务等配套上相对滞后且价格高昂。从农产品到产品,需增加包装设计、图片拍摄、网页详情、包装定制、运输费用、货物仓储等成本,其中温州包装印刷费用和纸箱价格相较山东高出50%1kg物流成本比较,义乌快递费用0.8元,温州地区为3.5-5元。

为此,建议:

一、政府指路,提升乡村特色产业供应链

加大乡村产业土地保障,优化县域统筹布局,动态调整用地指标,及时回应用地需求,打造好用、实用、配套共享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电商园区。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乡村产业项目用地审批效率,确保项目主体拿得到地、用得起地。加快乡村产业标准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品标准和追溯标准的制定出台,创建区域+产业+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体系,用好瓯越鲜风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彰显县域特色的土特产名片。加强乡村产业公共服务,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包装设计、印刷定制、保鲜冷库、配送物流、货损保险等多环节集采降本。

二、企业筑路,乘势补足产业供给短板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势能,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精特新技术企业,孵化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供应链把控能力。创新多元主体合作势能,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共同体发展机制,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发货仓”“电商公司+基地+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创新,带动更多农户标准化种养、订单式生产、保价式增收。提升数字科技应用势能,加快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特色产业中的应用,加强对产地环境管理、质量安全检测的追溯。加大设施装备、工艺流程的技术研发,引入智能分选线,提升精细化品控水平。

三、电商畅路,解除线上销售破圈困局

强化电商技术支撑,落地抖音温州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招引电商服务团队,提供农产品一站式上架服务。开展农播队伍培训,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搭建共享直播间,着力培养电商新农人。开展电商扶持活动,定期举办温州山货电商节和带货PK大赛,导入官方流量扶持。通过抖音乡村计划”“山货上头条等官方公益项目,获取定向流量扶持,提升产品出货率。

四、要素养路,加码乡村电商发展动力

吸引直播人才带货温州土特产,以土特产带货量给予人才团队相应的优惠待遇,对表现突出的网红带货达人提供人才津贴和职称评定渠道。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成立专业农投基金,并通过农业贴息贷款政策,引导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介入农产品电商,形成完善的农业电商贷投放规范。建立农业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监管保障机制,打击网络职业打假人,维护农产品电商发展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