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简报(第5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秘书处


4月8日下午,中共、民革、民建、农工党、特邀三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就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对两个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赵晓奔委员]:报告思想深刻、催人奋进,将政协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与市十三届党代会主题高度契合,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协工作成绩斐然,今后五年政协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狄鸿鹄委员]:围绕政协工作建议:一要聚力都市振兴,系统研究经济总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二要聚力乡村振兴,重视和扶持发展温州特优农产品发展;三要聚力产业振兴,研究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消费增长、旅游增长、交通增长;四要聚力文化振兴,深入研究温州文化名人。

[叶军委员]:政协报告讲政治,讲实效,讲民主,讲团结,在思想引领上面较好处理了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关系,在尽责履职上较好处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工作方法上较好处理了务虚和务实的关系。

[张宏琴委员]:政协的民主监督与纪委的专项监督之间如何做到优势互补达到效果最大化,建议:在载体上深度创新,邀请部分委员参加信访工作、专项监督调查。

[魏平生、宋征威委员、潘荣委员]:一要加强对新委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新委员的履职能力,二要创新民主监督方式,不断推动“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与时俱进,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吴昌亮、汪慧平、丁建宇委员]:要加强市县政协密切联动,深化与部门的互动,更好服从全市中心工作;要加强建言资政的追踪问效,进一步发挥政治协商的效能,做精、做好协商;要进一步破解“两个薄弱”问题,提升政协工作战斗力,为政协委员发挥作用打好基础。

[杨毅委员]:一是要把资政建言做得更有深度,在调查研究的深度上方法进行改进;二是协商议政要更有广度,通过数字政协建设减少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三是履职尽责要更有温度,时刻关注民生,持续发挥作用把同心圆画得更大。

[朱燕军、陈旭辉委员]:政协工作报告内容丰富,各项工作非常扎实有效,一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始终将政治放在第一位,二是具有很强的大局观,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履职;三是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报告中提到1/3的提案涉及到社会建设、民生民意。

[金大坚委员]:政协报告调查问题有声有色,民主监督有力有效,协商议政落实落地,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功能作用。围绕政协工作,建议:一是要努力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二是要多关心国民素质教育,多关注全民爱国主义、法纪道德文化熏陶等工作,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方毅、童建荣、曹明华委员]:高度评价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一致认为两个报告报告用数据说话,工作目标明确,成效显著,为委员今后的履职工作指明了方向。

[章才岔委员]:围绕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建议:一要坚持产业为本,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柱保障;二要坚持县域范围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三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促进整个产业及区域的经济发展;四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把休闲、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等相结合;五要坚持美丽乡村民众共同参与,由政府、市场、群众三位一体从产业、文化、生态、生活四个层面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施晓娴委员]:针对我市教职工编制配置上存在“总量上超编、结构上缺编”的现象,建议:一要绘制分类施策 “一张图”,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二要算好资源配置 “一本账”,加强教师编制精细化管理;三要下好教育优先 “一盘棋”,全面实施市县编制统筹规划;四要凝聚服务民生“一条心”,最大限度激活机构编制杠杆效应。

[李胜碧委员]:围绕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建议:一要落实4公里甚至2公里诊疗圈制度,助力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二要落实医疗帮扶制度,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的联系帮扶对接制度,最大避免新冠漏诊;三要加强数字化赋能,进一步规范“十类症状”诊疗哨点监测上报制度、系统流程。

[叶绿绿委员]:针对我市家庭病床服务工作进展缓慢问题,建议:一要扩大家庭病床实施和保障范围,探索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扩大家庭病床收治范围,完善长护险服务种类;二要完善制度设计和保障,出台实施细则和管理规范,建立质量控制监督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三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计划,增强基层的工作力量。

[易淼清委员]:针对我市高水平创新供给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不强等问题,建议:一是强化保障高质量的创新供给,引导平台加强与产业对接、加强自我造血,拓展创新物理空间供给途径;二是强化高能效的成果转化,完善成果转化奖励政策,推动院企协同技术攻关;三是企业缴纳的税收部分要奖励给原实验室、孵化器,提高创新全链条实施协同研发和转化。

[缪心毫委员]:针对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建议:一要创造就业需求,出台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的配套政策,扩大政府的公益性就业;二要消除就业顾虑,优化应届毕业生人才引进补贴配套政策,房租补贴、落实人才专项政策等;三要完善就业便利化措施,加强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措施。

[姜洪委员]:针对因能耗“双控”引发的拉闸限电问题,建议:一要启动绿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二要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三要按照企业和能耗类型精准施策,加强统筹管理;四要建设智能微电网,以智能化手段改造电网基础设施;五要创新机制、体制,以积分制为抓手实现管理常态化、系统化;六要积极探索新型运行模式,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七要倡导绿色建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循环集约的城市体系。

[何荣强委员]:针对工业用地存在的问题,建议:一要加大市场化配置力度;二要精准配对需求和供应;三要强化产业空间布局;四要完善评估机制。

[管伟立委员]:就我市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议:一要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医-教-家-社完善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智慧信息服务平台;二要充分利用科研及临床资源平台,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探索温州模式;三要加快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心理老师服务能力;四要加快推进心理服务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信息企业参与心理卫生科技创新;五要深化心理科普推广力度,建立家庭、学校、医院、社会一体的关爱体系。

[江丁库委员]: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受疫情冲击较大,建议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财政、经信、工商联等部门参与,吸收慈善部门捐赠,温州各类协会、商会、在外温商、华侨自愿认缴,形成合力,成立疫情纾困专项基金,助力受疫情所困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葛利云委员]:针对生物细胞治疗监管薄弱问题,建议:一要对商业机构进行资质准入管理;二要出台国家标准,为细胞治疗技术的科学性正名;三要扩大干细胞治疗的科普宣传,加大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监察与惩处力度,促使企业规范宣传。

[赵珊珊委员]:建议将夏承焘石坦故居列为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原址保护。增设温州地方课程夏承焘相关教材内容,通过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和“东亚文化之都”温州年活动,向海内外宣传夏承焘名人事迹。

市领导张健、汪驰、娄绍光、诸葛启钏等分别参加分组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