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工商联、经济、宗教、特邀二组、特邀三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蒲彩林委员]:为加大对“新温州人”的经济扶持力度,建议:一要给予新温州人一定比例的工商联副主席、执委、常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名额,提升政治地位;二要利用对口扶贫地区“飞地政策”筹建新温州人小微创业园或者总部经济大楼;三要评选“年度十大新温州人”大奖,积极宣传新温州人典范促进新温州人经济发展。 [徐卡特委员]:为努力打造碳中和亚运分赛场,建议:一是以举办绿色亚运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国家碳达峰顶层战略的认识;二是对中小企业现状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指标体系,明确低碳转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三是开发中小企业可用好用的治污减排技术为中小企业低碳转型赋能;四是开发设立中小企业碳减排技术研发或项目建设专项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周赛珍委员]: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本土的建筑材料制造企业支持重点工作 “开工精建精美项目270个”。 [王达武委员]:为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议:一要做好“引”的方面,响应“青蓝接力”等行动号召,把孩子们召回来返乡创业;二在“留”的方面,打破“唯学历论”,积极为技能人才争取高待遇、高福利;三在“育”的方面,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把各方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开展校企合作,让高校人才去企业试验实践,让企业人才去高校授课交流。 [余谦委员]:为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建设,建议:一要广泛挖掘专精特新的苗子,初创往成熟期转变时要有目标性、精准性的扶持培养;二要加大力度,以系列组合拳形式培育新兴产业企业的苗子;三要加大精准培育中科技和人才的投入。 [卢智旭委员]:国有企业要在续写温州创新史,建议:一是市委市政府要优化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干大事,算总账;二是要研究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的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 [邱建欣委员] :为加强交运集团履行国企职能,建议:一要优化居民公交出行服务保障,结合大干交通和都市一体化建设积极谋划城乡一体化工作;二要做好亚运会温州分会场通行综合保障,加强交通站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深化标志标帜和“三语”语音保障;三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平安工作,保证防疫人员、物资的转运保障等工作。 [南品仁委员] :就市委市政府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落地,建议:一要紧抓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战略机遇窗口期,争取更多规划、土地、资金的支持;二要财政资金维持适度共担部分资本金的比例不变,做深做优交通投融资国企“资金-资产-资源-资金”的融资生态链条,并积极利用适度稳定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三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长产业链,形成集设计、咨询、建设、投资、运营、贸易等全产业链的打造,适当尝试项目混合所有制试点,适度试点“项目+资源”“项目+旅游”等创新模式。 [董海河委员]: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市场主体数据宝,与银行合作开发小微数字贷款产品,解决企业贷款申请难、资产评估难、担保难问题;二是由政府为符合温州战略发展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实现“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惠”的创新服务模式;三是建立小微金融风险补偿金,用于小微企业的利息减免、银行小微呆账损失和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的补充。 [庄庆赢委员]: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议:一是加快521高铁时空圈建设,打造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四好公路成环成网;二是规划好村村通公路,为百姓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三是科学谋划智能车队、生态车站等项目,以数字化改革提质提速交通产业。 [项志峰委员]:关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一要对招收青年高学历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本土企业,在诚信体系加分,在招投标和金融方面给予支持;二要设立职业高中教育、师徒制,培养年轻工匠传承技艺;三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优化人才分类目录。 [徐虹剑委员]:为加强平安温州建设,建议:一是建议加强对基层政权组织人选的背景审查工作,系统性源头性解决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二是要加强全科网格建设,采集互联网线索和政府部门信息数据,构建维稳预测预警预防体系;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强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风险产生。 [钟俊岭委员]:一是加大开放程度,增加外地企业和外地创业者在温州参政议政人员的比例,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和年轻人到温州创业发展;二是打造产业区域品牌,尤其是加大传统产业,比如温州鞋产业的地理商标标识打造;三是设立专门的产业促进局,比如鞋业发展产业促进局;四是要搭建产业发展国家级、世界级大会。 [高海余委员]:为打造省级的美丽城市和样板,建议:一是政府部门要深入了解村中厂、城中厂的具体情况,找出原因、难点和需求点;二是要制定鼓励搬入增加培育孵应开展生产经营,出台支持鼓励的政策;三是出台限制居民区办厂办企业的政策,对违反加快违法规定的房主和企业主给予重罚;四是以美丽乡村、美丽城镇样板建设为契机,强化村居规划,逐步打造样板村、示范村,再全面推进。 [杨介梁委员]:针对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建议:一是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的过程中要多聆听企业呼声,稍微放宽招才的门槛,扩大企业对人才选拔的自主性;二是要加大对温州对外宣传的力度,同时努力创造有弹性、动态、多元文化的创业范围,使更多的年轻人回温工作;三是温州要深化城乡一体化,大力支持发展龙苍平的建设,努力为温州南大门浙闽商贸创造条件。 [王爱金委员]:对于平龙苍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议:一要建立协调机制,提前谋划项目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二要持续以产引人,加大产业投入,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布局、交通配套,谋划推进S3线、海西互通工程建设等。 [吴时列委员]:针对疫情下住宿餐饮行业,建议:一是延续温州市出台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相应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住宿餐饮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三是帮扶本土住宿餐饮企业享受同招商引资一致政策;四是在建设瓯菜博物馆、申报瓯菜地理商标、评选名店、名师、名菜,制定瓯菜标准、培养瓯菜新生代等工作上发力,进一步推动瓯菜品牌建设。 [马建星委员]:为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空间,建议:一是老城区要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区要科学规划社区全面健身中心,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二是将健身步道改造提升为塑胶跑道,并因地制宜建设半场式的篮球、网球、羽毛球场地等;三是鼓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四是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供市民休闲健身。 [周青起委员]:建议重视平阳南雁荡山道教文化及宋代道教文化名人、青街畲族乡、少数民族等相关旅游资源的挖掘,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山区人民共富。 [吴圣理委员]:建议市政府支持基督教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建设,解决基督教宗教团体的“三无”问题(无办公场地、无办公人员、无办公经费),将基督教宗教团体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李尧方委员]:为加强宗教场所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贡献,建议:一是要提高景区宗教文化品质,通过挖掘道教太极养生之道、结合核心价值观阐述教规教义、道教音乐雅集、品茶问道,凸显旅游亮点;二是坚持遏制地方势力组织侵占景区的旅游场所,变相揽权夺利,造成不良社会形象和影响;三是整治非宗教人士在景区内主持庙宇和变相敛财等行为。 [沈显克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全”“新”“实”的特点明显。对今后工作建议,一是在稳经济方面,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扶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在优产业方面,做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注重内外温州人的互动,加强招才引智和要素、平台支撑;三是在促共富方面,聚焦“提低”注意政策溢出及可能带来的平衡性问题;四是在防风险方面,更好地做好收支平衡。 [谢忠诚委员]:一要强化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和战新产业培育,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二要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发展竞争力;三要强化项目的谋划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有效投资的力度。 [王建栋委员]:建议在新征程中坚持居安思危,打好“除险保安”攻坚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机关干部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要用好数据资源,加快数字化建设,促进民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胡希良委员]:温州地理位置特殊,要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徐旭琦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部分要写得更深更实,讲深讲透温州金融风险遗留问题和经验教训、防范措施、责任落实;报告中“持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部分讲到的“信访积案化解清零”,建议改为“动态清零”,并体现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市建设试点工作,相关内容要充分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 [徐清雨委员]: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建议:一要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置配套设施建设;二要出台生活垃圾低价值可回收物兜底回收补助政策;三要加快建设回收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加大县市区落地落实工作力度;四要抓紧出台生活垃圾收费政策。 [章万真、谢作幸委员]:建议更加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拆迁规范性,降低拆迁类行政诉讼败诉率。 [蔡克委员]: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幸福的底色和基础,建议在报告中“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一句后加上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潘强委员]:建议一是把产业振兴摆在“四大振兴”首位,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减税让利,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二是加强对龙头企业上市的培育引导,让优质企业更好发挥引领作用。 [邵勤央委员]:建议一是积极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聚焦非遗“创新+融合”激活百工之乡的有效传承;二是积极挖掘“千年商港”的历史传承,突出文物“挖掘+保护+融合”一体化建设,让文物“活”起来。 [邵丽娟、潘荣委员]:围绕 “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建议针对航线开发有限的问题,加快温州港建设,稳步推进温州“港产融合”,彰显温州“千年商港”的底蕴。 [列席人员伊柏峰]:建议一是重视发展创新基金,抢抓创新产业布局,出台扶持政策引入更多的创新基金公司,同时扩大政府创新基金规模;二是城市道路开挖要经过严格审批、科学认证,不能短期内反复开挖,影响群众交通出行。 [列席人员邵德鹏]:落实政府工作各项指标任务关键在干部、在人,要更加突出人的要素,强化干部指标思维,找到目标再倒排阶段指标;要大力宣传温州发展的辉煌成就、未来蓝图和蕴含的潜力,提高干部对温州未来发展的信心、厚植心系温州发展的情怀;要激发中层干部干事激情、增强干部创业活力;要重视清廉建设、工作作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