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六好播客丨乡村之美 瓯越振兴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都市区建设, 城乡面貌精彩蝶变,温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31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200公里、占全省2/5多,44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省级样板……昨天,市两会现场,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一组组数据背后,瓯越乡村之美跃然纸上,也在代表委员之间热议。


近年来,瓯越颜值,日渐亮眼。来自洞头区的市人大代表李毅深有感触,洞头以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海岛样板为目标,“产业 旅游 文化 村居”撬动渔村蝶变,72个渔村变花园。每年近1000名青年回归,更是让海岛振兴后劲十足,他对海岛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市人大代表林小霞是泰顺县的一名村干部,家乡的廊桥、溪水、古村落、田园,绘就了“小桥、流水、人家”乡村画卷。她坦言,政府大量投入,加之镇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家乡颜值才能刷出新高度,为百姓带来高品质生活。“经过这几年建设,我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了,相信我们的乡村会越来越好。”展望“十四五”,她期待扬泰顺特色,在生态、产业、旅游等多种融合模式上探索,老百姓们的“钱袋子”更加鼓起来。

乡村振兴,成果立现。“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两会上,人们播下更多期许的种子。

就产业兴旺,市政协委员李星涛建议,乡村之美要做好产业之美,生态环境、古村落、文化遗产都是乡村的比较优势,把它们转化为“金山银山”,还需要更多的载体。未来,他建议在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乡村公园等建设上多加探索,同时创新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之美,要美在自然。市政协委员蔡厚才建议,要用保护性开发“呵护”乡村之美。“发掘和保护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内容,是可以互利互补的。目前,温州在农旅结合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落地项目,可以尝试结合环保内容,推动生态清洁能源发展,发展新型的农业体验基地。”蔡厚才表示,沿海滩涂地区可以尝试发展“渔光互补”产业,利用水产增养殖水域上方的空间资源进行光伏发电,实现水域复合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同时打造一系列体验实践基地,建成“现代养殖精品园区 农旅环保体验基地”。

随着温州“两带一园”推进,我市乡村之美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如何整合更多资源,集聚更加丰富的内涵,加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让乡村之美,赋予瓯越持续振兴的内生动能。市人大代表陈作利关注温州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工作,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温州市可以将着重点放在“一村一品一业”建设上,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打造区域性品牌,打通提升全产业链联动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场体验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乘上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休闲产业示范带等特色线路的东风,做好农旅结合文章,促进农业增效提质、村民增收致富。

市政协委员邱小剑则聚焦乡村平台建设,她坦言,乡村之美应拒绝千篇一律,温州急需建立“乡村振兴融平台”,通过汇聚大量乡村运营商、服务商、农联伙伴,形成农业农村领域的服务矩阵,用文化的概念让各村有自己的特色,用更大力度打造品牌IP、产业示范项目。“泰顺有氡泉小镇,永嘉也可以建成山水画写生小镇;七都可以变成菜菜头动漫村;龙湾瑶溪村可以变成书法爱好者聚集村……”她期待文化赋能使乡村变成人人想要时时去发呆的地方,体验式旅游让乡村更有生命力。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