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小组讨论综述(四)
2月2日下午,工商联、科协、台联、科技、农业等界别委员就市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 [王振滔委员]: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增强了温州回归全省第三极的信心,回归实业发展的决心,回归民生实事的初心,温州必将继续勇立潮头,再创辉煌。报告中提出开展“温州制造行天下”工程,建议要打造自主品牌,从“买品牌”到“创品牌”,提升话语权。 [李洪明、王东升、李星涛委员]: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思路清晰、内容务实,顺应民生关切,体现温州政府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做事风格。针对因疫情原因造成劳动仲裁比例上升,用工矛盾突出问题,建议一是提高企业用人透明度,开放劳动争议仲裁审理系统公开查询功能;二是政府要探索构建企业用工平台,方便企业通过平台查询员工的用工档案;三是对于员工主观恶意引起的用工“碰瓷”,要完善相关惩戒措施,建立员工的信用档案。 [戴维文、姜经忠委员]:目前,温州在高端科技人才的量质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建议一是持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全力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力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二是由市里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督查考核等方式,引起县市区高度重视,确保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各类成果更好地落地,既要保证落地项目数量,也要确保落地项目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温州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围绕“5+5”产业,深入调研产业共性问题和企业个性需求,加强与国家级学会的合作。 [张静委员]:建议:一是在产业领域的引入和培育上,要加大知名平台或知名科学家团队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两岸三片”工作要开展回头看,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有特色,注重发挥作用,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三是加大重大产业的引入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谢聪颖委员]:医学科普一直缺乏系统、大众喜闻乐见的医学专业科普,建议一是在政府层面,多提供平台和渠道,如线上搭建防疫科普网站、制作科普内容、开发各种数字防疫科普产品,以达到传播防疫科普知识、普及科学防疫意识的目的,线下充分利用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针对老人、小孩等群体开展社区视频播放、资料发放、科学操作示范示教等活动;二是在医疗专业层面,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需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提供与时俱进的防疫科普宣教内容,提升防控科普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张怡怀委员]:要进一步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发挥中医药在居家养老、居家保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借鉴西医远程医疗,在居家层面积极探索远程服务方式。 [张晓燕委员]:政府要加强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智能化养老的规划和推动,进一步研究养老与医院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木晓东委员]: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全力推动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开设专题讲座、举办走进企业等活动,提高企业对数字转型的认识,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宣传典型案例;二是加强引导,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数字经济扶持政策,加大金融财税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费用的补助力度,提升对数字工程的信心;三是加强保障,相关部门针对环境,产权和数字安全等问题,完善立法,弥补空白,充分保障数字经济核心数据的信息安全,增强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可;四是加强引领,推动校企合作,打造“数字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人才奖励延伸至安居、教育、社保等方面。 [陈光宁委员]建议:一是打造亲清政商,通过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政府,完善掌上办公的流程和范围;二是打造清廉民企,相关部门要完善行业标准,弥补空白,杜绝规则之外腐败行为的发生。 [厉汉华委员]:一是要系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将数据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在阳光下行使权力,让人不敢腐;二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正确认识避险思维,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在放手闯、大胆干。 [周赛珍委员]建议:一是政府要构建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提供双向选择,同时推动民企内部的合规化,加强内控管理;二是要注重中心城区建设品质,对于城市有机更新,要正确认识拆和改的关系,根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保留城市历史痕迹,留住城市的记忆与温度。 [陈成宽委员]:一是政府要提供指导性意见,引导异地温州商会规范化发展;二是要增强在外“商二代”对温州的归属感,加强两地联谊,促进情感交流。 [郑莱毅委员]:政府报告中提及的“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力度”,目前上市手续得到了简化,上市比较容易,但上市后的稳定发展更需要关注,建议政府要鼓励企业上市,持续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做专,要扩大“小巨人”、“隐形冠军”培育数量,以上市为目的开设培训班,提供专业性指导。 [张笃霖、刘旭海委员]建议:一是要把高质量发展中介服务业列入政府关注的重点行业发展和“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技术服务类中介行业,中介机构应以服务质量取胜,择优而选,同时兼顾公平,规范市场运作;二是要打造清廉中介,由纪委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净化中介市场,建立从业人员信用库;三是要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运维三位一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四是要全力推动重大改革试点引领示范,健全企业破产预重整制度和深化个人破产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 [苏盛春委员]:近年来,温州在干部专业化、专业干部任用方面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建议一是根据目前干部提拔的制度特点,进一步加大提拔民主党派的高级专业人才担任专业性强的行政部门领导职位的幅度及力度;二是对每年按照本专业需要招入公务员队伍的专业人才进行系统有序的针对性培训、培养;三是对跨行业、跨岗位提拔的干部,事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专业岗位挂职锻炼,使其拥有最起码的专业阅历,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四是对军转干部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后,安排担任专业行政部门的相应领导岗位。 [邱小剑委员]: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建议:一是推进 “农文旅体验式综合景区”型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二是推进“乡村产业社区”型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三是通过平台助力 ,确保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 [谢哲委员]:政府、市场、社会应共同努力,借助市场化手段,构建以“公有民办”为基础、以“民办公助”为主体、以市场化养老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康养体系,建议:一是政府主导,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二是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突破口;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打造康养产业集群;五是打通服务链,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朱勇敏委员]:要聚焦科创高地建设,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创新主体倍增提速,创新人才集聚裂变,创新生态争创一流。 [赵敏委员]:对于“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教育和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议:一是要加大温州大学创建“以侨为特色的省部共建高校” 支持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院士等顶尖人才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王志梅委员]:在职业教育方面建议:一是推动高校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二是设计高校服务地方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设置学科专业评估委员会;四是进一步优化我市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布局,统筹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叶剑淼委员]: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建议一是加大对科创企业的培训指导和宣传的服务力度;二是深挖拟上市企业资源,梳理储备一批优质科创板后备企业;三是聚焦科创企业早期融资问题,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 [施晓伟委员]建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支持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形成新型协同创新模式,让科技创新更加贴合产业企业需求。 [姜洪委员]:浙江省提出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的全新口号,建议一是加快推动智能化改造,细化增强新动能措施;二是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打造高能级平台。 [王振宇委员]:温州的软件和大数据行业发展具有特色,全省数据开放考核全国第二,建议加强信息交汇、国际交流,加深干部队伍对这方面工作的理解,并加大政府投入。 [邱忠虎委员]:建议关注国土资源,实质性推动大罗山保护和开发,挖掘大罗山景区资源,推动仙岩景区、瑶溪景区、天柱寺景区、五美景园协同开发。 [李海鹰委员]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大创投产业的培育力度;二是有关部门要针对飞地人才出台政策,使其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设立飞地创新创业基金,确保飞地项目落地温州;三是要建立匹配的科创项目承接地。 [周翔天委员]:瓯江实验室是浙江省的实验室,已基本融合了温州科创的资源,在后续的建设中建议对“健康温州,实施浙南医学高峰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力争建设成国家医学中心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林芬芳委员]:针对市政协委员会客厅运行的资金负担、基层对会客厅的知晓度不够、会客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身份认同问题,建议一是通过政府补助、社会筹集等多渠道解决会客厅经费问题;二是党政部门要参与会客厅工作管理;三是要强化工作团队激励机制。 [方胜浩委员]:针对美丽田园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引导教育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美丽田园建设;二是要探索建立美丽田园建设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与美丽乡村振兴形成一体化规划设计;三是部门之间形成协作合力,统筹推进美丽田园建设。 市领导张建明、王振滔、黄寿龙、王丽峰参加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