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功能。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温州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奋起直追做上市,大大提升了直接融资规模。不过相比其他先进城市仍存在不少差距:区域资本市场整体发展偏慢、资产证券化率不足40%,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股票市值偏小,直接融资规模不大,高端金融人才紧缺,已上市的公司发展质量不高、对产业引领功能发挥不足,现有培育政策过于偏重企业上市“临门一脚”,支持科技创新的直投基金体系发展速度慢且实投比例偏低等,这些都与实体民营经济融合发展不够匹配。 为此,建议在我市“十四五”规划中,继续乘势而上,更加聚焦持续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温州板块”,积极培育区域发展的领头雁、新增长点。具体提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提高直接融资保障力。继续将温州资本市场发展定位为“一把手”牵头工程,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推进机制,切实解决在对接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新配套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引导优质资源向挂牌上市、转板和拟上市企业倾斜。继续提升与资本市场发展相关的政府基层部门服务质量,全力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细致贴心的“店小二式”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 二是继续乘势而上,持续培育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新增长点,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全力挖潜上市企业的梯队建设,对拟上市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进行关键指标的跟踪服务,动态排摸,专班推进,分类分级跟进,加速企业规范发展。抓障碍清理和服务提效双管齐下,精准施策降成本,引导企业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强化政策及时兑现、要素保障,做到难题一事一议,助力企业轻装上市,跑出温企上市加速度。持续抓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鼓励上市公司扩大本土的有效投资,鼓励其在本行业深耕细作、增强创新动能。把上市公司作为谋大招强重点,出台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奖励政策,集全国资源、育温州产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多管齐下吸引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主体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发展,提高资本供给力。充分发挥市金投、市科技局两个基金管理平台功能,继续做好我市产业转型引导基金、科创基金和天使基金的投募管退机制改革工作,加快设立专项对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大会”的科创发展基金。积极对接有品牌影响力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券商直投公司,不断优化管理人和项目数据库,盘活财政专项存量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鼓励市各个国有平台推进混改,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通过混改基金参与改制,谋划做强本市国有上市企业,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四是建立健全与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人才专项政策,提高人才服务企业的支撑力。建立专项的实务型高级金融人才支持政策,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中的高管、核心技术骨干和紧缺人才,在子女教育、个税优惠、住房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对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的约束手段,避免中介机构失职延误企业上市挂牌进程,实施金融行业管理“黑名单”制度。 五是全力整合“全球温商”的上市公司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向心力。充分对接在外温商控股的全球60多家上市公司,鼓励其对产业链上的温企并购,实现内外互补发展。鼓励温商上市公司在温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引领温州优势产业的转型提升,参与各类项目并购重组,带动本土产业链发展。鼓励已上市温商回温叙乡情,讲好自己资本发展的励志故事,扩大温州企业资本市场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