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拉开新一轮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序幕,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市产业平台普遍存在平台规模等级低、平台产业集聚度不高、平台创新支撑能力弱、平台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等问题。为此,建议我市要以此次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为契机,完善产业平台“十个一”功能要素配置,提升产业平台竞争力。 一、实施一平台一管理主体。按照“一平台一主体”要求,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形成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架构。充分授予管委会完整的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各部门要采取放权、授权、委托、职能延伸等方式,向管委会下放权限,由管委会全面负责平台经济建设管理工作。 二、实施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围绕我市“5+5”万亿产业集群,对接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按照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目标,聚焦产业链的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标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基础材料等重点,摸排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短板与缺失环节,实施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提升产业链的主导力和控制力。 三、实施一平台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引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技术评价、技术交易、人才培训、标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整合孤立、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各产业平台产业创新服务体全覆盖。 四、实施一平台一特色小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理念,统筹推进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平台内特色小镇全覆盖。 五、实施一平台一合作园。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企业布局设立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和研发机构等载体,推动产业园精准国际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全面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发达城市合作,强化产业飞地、人才飞地建设,实现省级产业平台“一平台一合作园”。 六、实施一平台一产教联盟。深化推进产业平台与高等教育产教供需对接,建立产业平台和高等院校“双对接、双促进”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平台,培养一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七、实施一平台一基金。发起设立产业平台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定期发布政府产业基金的政策信息和投资指南,定期与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和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确保政府产业基金精准投放、错位发展。 八、实施一平台一大脑。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园区内人流、物流、能耗、环保、消防和生产安全等进行高效管理,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九、实施一平台一地图。围绕平台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一张面向国内外的产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招商地图,重点聚焦产业头部项目、单体制造业重大项目、世界500强项目、科技创新型项目、“四新”经济项目、优质温商回归项目等,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机制、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为保障,实施精准招商。 十、实施一平台一标准。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要求,以不低于20平方公里建设规模加快平台整合提升,探索开展产业平台建设标准化试点,重点围绕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园区配套、投入产出、管理服务等方面,系统化集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出定性或定量的要求,实现标准化建设和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