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一架东方航空的“客改货”宽体飞机载着25.8吨货物,从龙湾国际机场飞往意大利米兰,标志着温州首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开通。按照计划,温州今年内还将开通至美国洛杉矶和日本东京等两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
根据《温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未来几年,温州不仅会继续开通国际航空货运航线,而且还会在海运、铁路等方面开出国际物流通道,使温州产品更便捷地走向全球市场,助推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温州如何借助海陆空的交通优势,快速补齐物流业的“短板”?本期《委员观察》栏目邀请多位市政协委员建言献计。
温州出口实现“海陆空”三路并进
一段时间以来,物流业一直是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近几年,温州力求在物流业上寻找突破口,打通国内、国际物流渠道,尤其是借助状元岙深水港的港口优势,相继开通至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海运航线,解决了温州产品必须先转道宁波、上海再出口的尴尬局面。
开通至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等城市的航空货运航线,是进一步推动温州产品走向全球的有力举措。相关人士认为,温州-米兰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实际上是打通了温州-欧洲的“空中丝路”,为在外侨商侨胞建立起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联系通道,更将有助于温州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提升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制造业提供了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通路,能够吸引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的上下游企业向温州集聚。据温州海关统计,该航线开通首周已出口货物69.36吨,总货值1443.71万元。
陆路方面,温州产品走向世界的通道也越来越宽广。去年12月, “温州号”义新欧班列开通,从温州出口产品到俄罗斯只需20天左右。来自温州海关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温州海关已累计监管温州铁路口岸出口货物490个集装箱(标箱),总货值1.4亿元。
出口新通道优势初显
打通更多出口新通道,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温州产品在出口环节的物流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新开通国际航空货运航线的效果尚未可知,但温州此前开通的海运直达航线和义新欧班列,已尽显物流速度和成本优势。
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小锦说,相较以往,通过海运直航航线出口货物,每个40英尺的集装箱运抵东南亚国家就可节省1000元左右;通过义新欧班列出口同样尺寸的集装箱到欧洲国家,每箱更是可节省3000多元。因此,鉴于成本优势,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的货物,该公司基本上一般都会建议企业走海港直达航线。
然而,温州港和义新欧班列“温州号”想要吸引到更多的出口货源并非易事。由于大多数欧美客户与国际物流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在海运等方面拥有议价权,同时国际物流企业的始发地多设在上海、宁波等地,因此由客户掌握外贸订单主动权的温州产品,对物流渠道缺乏话语权。而想要摆脱这种束缚,归根结底是要建立类似义乌这样的货源优势,从而影响物流各环节议价权,彻底打破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不利局面。
五年蓝图补齐温州物流业“短板”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物流业上的投入高达数千亿元,主要集中在完善基础设施、航线、物流园区等方面,让物流这块“短板”改善了不少,但是跟省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如何快速补齐温州物流业这块“短板”?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十四五”首批2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温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名列其中。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制定的《温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我市物流业将在基础设施布局、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物流服务能力等方面继续发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物流业将侧重围绕企业降成本和进一步便捷居民生活两方面,通过建设更多智慧物流园、增加国内外货运航线、引进或培育大型物流公司等方式来实现,包括重点推进乐清湾物流园区、温州市航空物流园区、瓯江口物流园区、瓯海潘桥物流园区、瑞安江南物流园区、鹿城西部物流园区、温州南部副中心综合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
预计到2025年,温州港外贸航线争取达到12条,包括开通中东干线、韩国、印尼等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200万标箱;龙湾国际机场将国际及地区通航点增加到22个以上,航空货邮吞吐量达15万吨;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开行数量达500列。
声音
市政协委员,温州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枫:
紧抓航空物流发展先机,加速建设配套设施

疫情发生期间,大量抗疫物资通过空中渠道快速运送出去,凸显了航空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当前,温州正在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和物流大通道,作为其中重要环节的航空物流,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尤其是相应政策配套要快速跟上。
当前,温州发展航空物流业具备多方面战略先机。首先,今年民航总局进一步放宽航权限制,支持航空公司灵活经营全货运不定期航班,目前已有部分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大全货机运力投放;其次,当前全球航空物流需求激增,同时温州外贸产业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且温州机场航空口岸辐射广阔的产业腹地,为开辟全球货运航班提供有力保障;再者,近年来温州航空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用了新航空货运区,拥有国内、国际货库及四个货机专用机坪,年货物处理能力已达20万吨,规划中新货运区占地更是达600亩。
建议温州加大航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加速建成温州航空物流园区,建设“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综合监管仓库与分拨中心、拼箱中心,丰富航空物流的功能布局;加快引进全货机航空公司,引进或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代理和服务企业,借助内外温州人的联动优势,使更多温州产品通过航空物流走向世界。
温州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加以扶持,建议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吸引大型快递公司入驻温州,引导扶持温州本土航空物流关联企业发展。
同时,我市还要加快“四港”联动建设,推动空铁、空地和空海多式物流联运,形成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物流枢纽的发展格局。
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副局长林朝朝:
数字化赋能口岸提升,让温州产品顺畅地走向全球

物流业作为外贸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与温州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正相关”。“十三五”期间,温州交通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全市交通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跨越式转变,助推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2.6%的佳绩。
不过,温州的全货机航班不足,海运直航航线不够多,组货拼箱规模不够,导致温州外贸业缺少一级货代,国际物流整体成本较高,进一步压缩了温州轻工产品出口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温州要加快提升海港空港货运能级,加快推进“四港”联动发展,促进货物多式联运;新开通温州至周边国家海运快线,提高直航线、内支线密度;开通温州至主要出口目的市场全货机航线,拓宽货物物流通道。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着手做好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的工作,加快推动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打造优化全市物流信息枢纽港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信息的收集,为物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比如,该平台要接入航线等相关物流信息,及时发布准确航线航班时间和线路节点,方便企业及时了解和查询航运信息。
除此,还要大力引育物流业市场主体,除了靶向招引国内大型知名货代、物流企业落户温州之外,还应引导温商回归更多投向物流业,培育本地供应链企业,让温州物流业发展符合外贸产业发展的需求,使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洞头区林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华征:
建设完善的联运系统,降低港口运营成本

就全省而言,温州港的规模小且不强,三大核心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船舶结构单一,整体规划统筹不到位,互相之间也未形成合力,导致集疏运这方面的“短板”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浙南天然优良港口的温州港,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结合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可以打造成温州特色的海港物流。建议:一方面要调整运力结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液化气、化学品、油品和集装箱等专业运输为主的海运市场,发挥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集装箱运输能力和规模效益,降低港口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依托港口优势,组建港航联盟,三大核心港区要建设完善多样式的联运体系,积极引导江海、海铁、海河等多种联运组合,加快海河联运枢纽建设,整合大小港口资源形成港口转运市场。
在全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目标中,我市应抓住当前海运市场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出台交通、港口、海运、码头建设和转运市场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商投资温州港口建设,促进海运运力增强。同时,我市相关部门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商业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进传统航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