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系统地展现鹿城丰富的街巷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向善向上的人文精神,鹿城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编纂《鹿城街巷记忆》,通过作者在街巷中的亲身经历,或讲述街巷和家族的变迁,或讲述难忘的旧事轶闻,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鹿城老街巷的物华风貌、建筑样态、民风民俗、名人轶闻,真实地刻画和还原了鹿城每条街巷的本来样貌,生动地反映了鹿城的历史沿革与时代变迁。
纱帽河·女人街
施菲菲
纱帽河富有特色,一条不到 300 米的小街却有数百家店铺,而且大多经营女性用品。电视剧《温州女人》中三位女主角创业故事的拍摄场景曾经选中纱帽河,于是老百姓又称这里为“女人街”。
2006年5月29日,鹿城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纱帽河为“女人街”。纱帽河是一条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宋时,名称“双桂坊”。传说,街内的“童子殿”里寄宿着贫穷的两兄弟,哥叫公辅,弟叫公彦,他们在殿内夜夜秉烛苦读,终于京都殿试时,同登进士榜首,邑人以“双桂并秀”为荣耀,将古坊取名为“双桂坊”。元代明代一直沿袭称之,清代时才改为“纱帽河”。有关小街的改名,民间传说版本多个,而巷内的水系呈乌纱帽的形状却是不争的事实。1958年城市建设时,这里的河池、河道全被填埋,于是,纱帽河不再名实相符。
街的中段有一棵大榕树,榕树下有一方长约40米、宽20米的河池,池的两旁各有河道,极像一顶乌纱帽。小河虽窄,两只小船相擦而过也不影响航行。东边的河与解放后巷的河相接,一直通到茶院寺的南塘河;西边的河直达小南门河。居民姜大妈说:我的外婆家在上田梅宅,过去我们兄妹都是坐小船儿去看外婆。出家门,迈下一级一级石台阶,登上小木船, 船公划桨,桨声咿呀,半个时辰就可到梅宅,很方便。夏天,榕树下台阶上坐满乘凉的街坊老少,男孩子们从榕树上、从石级上“扑通……扑跳入河池中游泳、戏水……
——回忆是江南水乡风光图,眼前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里专营女人的“美丽”事业:美发、美容、美体、美甲,还有扮靓女人的衣鞋、挎包、首饰、鲜花,婚纱等。商气、人气绝佳的女人街极尽女人的美事,成为女人们寄托美的梦幻的栖息地。闲暇时、节假日,这里人来人往,女人们三五成群,这家进那家出,来购买心仪的衣物或者去中意的店家梳理打扮。当她们花枝招展地步出小街,分散到城市的四面八方,坚硬的水泥丛林缀上一抹抹绚丽的色彩,增添一份份温情和一缕缕芳香,我们的都市因风姿绰约的女人们而分外地美丽了。
女人街的崛起应该归功于那些点播美、创造美的女老板们,她们是一群精明、能干、充满朝气的巾帼英雄,和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她们将创业之歌唱得风生水起。“原野”鲜花店的林碟、“相亲相爱”服饰店的徐于兰等,而“笑莲美发店”的于小莲可算是女人街元老级的人物了。

纱帽河 杨保民 摄
“我的户籍本上是‘余小莲’,小时很爱笑,爸妈叫我‘笑莲’,我就把店名取为‘笑莲美发’,意思是要笑迎八方来客。”原来人名与店名之间有如此的一字之差。
小莲在纱帽河开店已有三十多年了。1984年刚开店时,店面只十几平方米,摆了一张椅子,姐姐帮她一起打理,顾客多几个,站也没地方站。那时,她几乎是每天夜里都在做梦,梦见有一间能让顾客坐下来等的店堂。为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店面,在纱帽河来回搬了五六次。她说最欣慰的是现在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宽敞的店堂。2004年6月,小莲以400万元买下了纱帽河的房产,“笑莲美发店”装潢一新后开始营业了。现在的“笑莲美发店”有300多平方米(有一部分店堂是租的),40多张椅子一字排开,顾客一拨拨进来,美发师们得心应手施展着他们的技能,给顾客洗发、美发。环顾店里陈列的一块块奖牌,看着店堂井井有条的管理,我们明白,在女人街起家、在女人街发展的余小莲,她的事业正如日中天。
叶小兰的风姿美容店曾经紧挨余小莲的美发店,她们一个美容一个美发,相互切磋,相辅相成,共同经营着美丽女人的事业。电视剧《温州女人》第11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女主人公梅影在美容大赛中要上台领奖,给她颁奖的大赛评委就由叶小兰扮演,颁发的金杯道具,就用叶小兰在 1995 年广东国际艺术节美发美容大赛获得的晚宴妆冠军的奖杯。
剧组在纱帽河拍摄时,风姿美容院成了他们的“根据地”,“他们吃饭、休息都在我们店,许多场景都是我们‘风姿美容院’,我帮他们化妆,为他们做皮肤护理,那段时间营业受影响,钱确实赚少了,可我喜欢,这也是为我们‘风姿’做广告呀!”
叶小兰最艰难的是1988年刚创办时,因为刚开店,对这个行业前景没把握,不敢辞退在工厂的那份工作,只得夜里去工厂做生活,白天到店里做美容,有时累得头晕眼睛发黑,这样苦苦坚持了三年,直到1991年,风姿美容店稍有起色,才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在纱帽河的风姿美容院,温婉美丽的叶小兰慢声细语叙述着她的创业经历、她的心愿,没有丝毫女老板的张扬傲慢。看她那双纤细的手,你会惊奇她如何运筹这“纤纤十指”间流淌而出的美丽女人的大事业。
1992年,叶小兰买下纱帽河的两间店面,从此,她在自己钟爱的美容行业中策马扬鞭。1993年至2003年,是“风姿”的发展高潮,新娘要出嫁了,她们以能到“女人街”美容店化妆为荣。遇上好日子,纱帽河满街都是穿婚纱的新娘,店里的工作人员从凌晨3点多得起床做准备工作,有时一天做30来位新娘的化妆,忙得饭都端不起来吃一口。现在影楼搞套餐,来这里化妆的新娘少了,生意也清淡了许多。
作为温州美容美发协会副会长,叶小兰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十多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小葱葱;免费为下岗职工培训美容技术;为协会的公务奔忙。她说:“我的美容院不仅仅只是为赚钱的,更重要的是来感受乐趣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致富,我应该回报社会。”每当一些老顾客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请做护理时,小兰说她感受到的是被信任的愉悦。
纤弱的叶小兰,有着一副宽广的心胸,她的最大心愿是希望温州的美容事业能“推陈出新”,她说:我和我们这一批老会员很注重培养新人,协会里选先进、选标兵,我们都力荐年轻人,希望他们能超越我们,成为温州美容业的生力军。
尽管这些当年的巾帼英雄,有的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转业改行,但创业者当年的飒爽英姿,仍然是古街历史中闪光的片段。

纱帽河旧影(20 世纪 80 年代) 孙廷洪 摄
纱帽河鳞次栉比的商铺间拥挤着几座古色古香的大院落,它们仿佛古木上的千年纹理,显示的是穿越时空的质感之美,其中,朱宅门台最触人眼目。朱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雄伟建筑,拱形青石大门台,拱券上方是“龙凤戏珠”“鹤立青松”“鹿衔梅花”的雕塑,门台两边各列希腊爱奥尼式大柱,立柱顶部底部都有涡卷装饰。朱宅内进是中式两层四合院,门厅、前廊地面全部由朱砂石英铺就,中厅则用灰底青绿花纹的地砖。岁月的侵蚀,人为的破坏,地面被挖掘得凌乱不堪,而尚存的色泽鲜红的石英、图案精美的地砖仍昭示着大屋当年的风华。
朱宅建于民国初年,由温州历史上“南北大街名店‘三大源’”之一的“朱钜源布店”老板朱鹤汀所建(另“二源”是“吴长源”油行,“益泰源”颜料店)。
朱鹤汀早年是摆布摊起家,到民国初年,开在南大街打锣桥口的“朱钜源”布店规模已经不小,据说,当年在温州可是与“金三益”相抗衡的名店。抗战时,在“实业救国”思潮下,朱老先生还在三官殿巷独资兴办“瓯江布厂”,在西山兴办“旸岙染织厂”等实业,朱家可算当年温州的巨富。
朱鹤汀先生曾孙、温七中退休教师朱庆桂回忆:纱帽河地处城市中心,紧挨温州历史上最繁华的两条商业街——五马街、南北大街,再说这里有树、有河、有井、有寺院,环境清幽,自然成了商贾达官们选择住宅的福地, 所以吕文溪、许漱玉、吴百亨,还有我爷爷朱鹤汀过去都在这里安家建宅。我们朱钜源大屋过去引来多少人赞叹,建房材料全部是进口货。现在朱宅大院被割据得不成样子,有 40 多家住户,四周走马楼全是炉灶,道坦及后面的天井被隔成卫生间、厨房,地面被挖开建化粪池、埋排污管,一座建筑优秀的古民居就这样被糟蹋得面目全非。
站在朱宅大门前数一数:西侧被破壁开了6间小店,正面被破壁开了8间小店,大门门庭内还有1间冷饮店、1间摄影店、1间裁缝店。
翻阅潘猛补先生编的《吕渭英集》,其中有多首提及“于园”的诗,这里的“于园”曾被温州文史部门列入“温州古时十大名园”,是民国时期温州名绅吕渭英(号文溪)故居内的私家花园。
吕宅系三进古民居,采访时我听吕文溪曾孙吕祖武先生描述“于园”旧时盛况:吕家大宅后面的“于园”占地三亩,花园门呈花瓶形状,园的南边有八角亭,亭边墙壁上是书法名家的碑文,亭西有假山、芭蕉树及各种盆景,园中小径由五彩鹅卵石铺就,池塘边的栏杆则是汉白玉砌成,九曲桥一直通到藏书楼。园的北边是品字形花厅,花厅门窗镶进口五彩玻璃, 花厅后是欧式三层楼。温州名中医徐堇侯是吕文溪的三女婿,过去徐医师夫妇曾经居住在这幢洋楼中,花厅与三层洋楼周围摆满兰花、各类品种应有尽有。吕文溪酷爱兰花,据悉他是绘兰名手,书画商出售吕文溪画的兰花时,以花朵计价,每朵花要14个银元。
现在的吕宅成了一条通道,两边是各类店铺,通道尽头是一片废墟,“于园”的亭台轩榭、回廊假山、花草名木全部化为子虚乌有,吕宅大院只留下两边几间破败厢房,布满灰尘的雕花牛腿和残留的一堵花墙,在岁月流逝中显得如此黯淡而灰涩。
在纱帽河还有吴百亨故居、许漱玉老屋、“元生祥”绸布庄老板胡清如故居等,这些昔日让坊间百姓啧啧称道的豪宅大屋,如今都风华不再,商气围困中,它们的古韵古味正被一步步蚕食。

纱帽河街景 潘一钢 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因为改革开放,沉寂千年的纱帽河风起云涌,沿街瞬间冒出各种各类与女人相关的商家店铺,美丽在到处流动,这里成为温州女人们购物的“天堂”。
可是千年古街,历经沧桑,民居陈旧,道路破损,其格调与繁华的商贸、精美的商品很不相称。2004年9月,遵照“整旧如旧”原则,纱帽河街区开始重新梳妆打扮。
焕然一新的女人街没有让人失望,她弥漫着古色古香,充满人文气息。漫步其间,只见沿街的店铺被改建成黛瓦灰砖、木格窗棂的江南古民居特色,统一的玻璃门面,在古韵中透露些许时尚。小街的路面全由青石板铺成,街中心的榕树广场则是花岗岩地面。有300多年树龄的古榕荫翳蔽日,硕大的树冠在蓝天中剪贴出一把婆娑多姿的巨伞,屈曲盘旋的树根有两米见方,根四周植满花草,一排排欧式街灯与路旁的绿树遥相对应,繁华的商业街被切割出如此一片清新之地,实是设计者的匠心。
古榕、街灯、砖墙、木窗组合的女人街释放的是优雅、清新。走进小街的女人们,会获取一份意外的恬淡、闲适。尘世的嚣喧、职场的疲惫在这块休憩地被驱除、消释,装扮一新又神闲气定的女人们,明天又将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职场、岗位上,风情万种,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