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基层中药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主要问题有: 一、中药师严重不足。以温州为例,调查85家设有中药房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发现:一是中药师缺岗严重,现场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人员共有97人,其中主管中药师3人,中药师7人,中药士16人,其余71人未取得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占73.19%;二是西药师混岗普遍,未取得中药专业技术任职的71人中14人为西药师(士)混岗从事中药饮片调配,占药师岗位35%,有些中药房负责人甚至由西药专业人员担任;三是药房审核岗虚设,只有6家机构的中药房执行处方审核和中药饮片核对制度,其余79家机构中药房现场只有1人(含非中药专业人员),未完全履行处方审核、饮片核对等岗位职责,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二、中药师知识短缺。我市中药师专业知识短缺,绝大多数中药师以照方抓药为工作目的,很难达到科学合理用药为目标的药学服务要求:一是中医辨证学识不足。中药药学服务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禁忌等内容审方调剂,然而现在绝大多数基层中药调配人员,缺乏中医辨证理论,对处方中君臣佐使中药配伍和汤剂加减认识掌握不足,对医师施治医案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二是中药炮制技能缺失。随着中药饮片生产产业化、集团化,传统的“一方一法”的用药模式已不复存在,普通中药师的中药炮制技能逐渐丧失,导致中药师不能掌握和鉴别经炮制加工后中药的品质,在中药材的查验、入库、养护、调配过程中,带来了诸多问题。三是中药鉴别能力有限。目前,我市中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基层中药从业者中尤为突出。以温州调查的97位现场从事中药饮片的调配人员为例,其中中药学本科学历2人,大专14人,中专16人,职高37人,无学历8人,以及西药药师14人;无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占比高达73.19%;。相当一部分中药从业人员在中药鉴别方面十分薄弱,尤其在饮片处方核对、入库查验等方面鉴别能力不足,只能依据中药饮片标签识别药材,不能对中药饮片性状进行准确识辩。此外,中药主管部门缺少激励和提升鉴别中药材的机制,基层中药从业人员鉴别能力进一步弱化。 为此,建议我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依据职能加强对中药师岗位管理。 一、加紧中药人才培育和监管。 1.规范中药执业。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饮片管理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大中药审方、调配、审核、发药等相关人员的基本从业资格审查力度和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环节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同时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整合上述相关中药规定,起草出台《温州市中药师暂行管理办法》,完善中药执业管理。 2.培育中药人员。结合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师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人社局等部委,为具有一定中药实际操作技能的中药岗位人员开设为期2年半脱产或网络课程中药培训班,通过学习,让更多基层中药人员取得相应的中药从业资格;制定中药学专业人才转岗培训政策,鼓励和引导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执业中药师从事药师工作,扩充基层中药师队伍。 3.健全药房设置。建议在我市基层中医机构按二级医院中药房的标准就近建立联合中药房或委托建立中药配送中心,细化药师岗位职责,确保中药处方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等各岗位责任到位,提高中药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加强中药人员学习和监督。 1.加强中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考核,促使中药师掌握中医四柱八钢辨证理论、中医经典论著知识,加强识别常用汤剂及其主次中药的能力,进一步理解中医师用药思维,有效提升审方合理性和配方准确率。 2.巩固中药炮制技能。通过中药师继续教育,临方现场炮制观摩,组织参加中药饮片炮制技能比赛,巩固中药师对炮制中药饮片的正确认识、甄别和养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3.提高中药鉴别能力。院校教育要确保中药鉴别学科必要课时,同时要注重中药野外实践,正确认识中药及其饮片。定期组织各级中药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营造中药文化,让中药师掌握中药性状鉴定基本要领,提高中药师中药鉴别能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民盟 鹿城区卫生监督所机动应急科科长 界别:医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