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史
首页 > 温州文史
     
 
知道“温历”吗?元代温州人陈时敏写的这部历书很牛——
【来源:温州36坊】 【 】 【2020年03月27日】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属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后,进入春暖花开季节,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二十四节气被写入历书指导农事始自西汉,是中国历法第一次大改革的产物。据统计,我国历代用过的历法百来种,延用时间最长的历书是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今河北人)等编著的《授时历》。而在元代,有一位温州人发明的历法,以精准的推算修正了这部权威历法的部分谬误。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四月初一,发生了日蚀(日食)这一天文现象。而当时通行的历法《司天历法》对这一天文现象所推算的时间、度数都有偏差,而浙江福建一带采用的“温历”,对这次日食的时间和度数却有准确的预报。因此,元王朝召请“温历”发明者、温州人陈时敏入朝为官。

陈时敏(1308~1381?),古籍载为温州“瑞安嘉屿乡鲤川里”(今属文成县大峃镇里阳)人,字希周,号复心。他精通经史,致力研究历学,对天文历学作出重大贡献,推算发明的历法被称为“温历”,曾在浙闽一带流传甚广。

有一种历法叫“温历”

元朝至正十二年四月初一发生的日食,温州郡事先根据朝廷司天台公布的推测作了时间地点的预告。而朝廷司天台的预告正是依据郭守敬等人所编著的《授时历》,说这次日食会是十分之八,从巳时正一刻开始。而远在温州的陈时敏当时却说:不,应该是全日食,从巳时二刻开始!后来发生的这一天文现象,验证了陈时敏预告的准确性。

壁画中的历法

而当时的司天台(古代观测记录天文气象、制定颁发历法,兼掌天文历法知识传授的国家机构)工作不正常,颁行下来的历法往往不应验,福建、浙江一带用的就都是陈时敏的历法。坊间称他的历法是 “温历”,以与司天台的官方历法作区分。因为陈时敏属温州人,所以他的历法就被称为“温历”了。

名声大振的陈时敏,被温州同知多次派人来征召,但都被陈一一拒绝。最后没办法推却,他推荐好友张洙去应命。

于是张洙带着陈时敏的“温历”到了司天台,补充订正《授时历》的部分谬误,指导司天台官员如何以正确的“推步”方法去完善《授时历》。以致后来颁布的《授时历》,温州里人干脆称它是“温历”。

明朝嘉靖辛丑年(1545),温州郡守印刻了七十二年的台历颁行于世,题名此历书为“温历”。直到清朝,钦天监(相当于元时的司天台)仍遵从陈时敏历法。对此,乾隆《瑞安县志》编者感慨:“陈时敏之推步,可谓精矣!”

玩出来的天文学家

陈时敏精研“后天八卦图”和“璇玑玉衡”(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这里指天文学)之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推步”(推算天象历法;古人谓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天象,测候节气节令。

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

在家里,陈时敏设置石盘,上刻周天度数,可观察日月出入和天体运转规律,独创巧法推算天象。他又在高山平衍之地,放置用竹子凿成的“圭”(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长短可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长短),观测一年四季日影变化;到了夜晚则仰观星辰,即使夜深漏迟,他依然伏着守候天象,并作详细记载,于是编著成“温历”,流行浙闽之间。

陈时敏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成果,后由平阳陈宗山所继承。当时的陈宗山“究心历数,遍游江湖”,却是“未得其要”,只好回家,打算拜陈时敏为师。而陈时敏这时已过世,陈宗山只好对他的遗著进行钻研,“得不传之妙于文字间”,最终也成一代历法家。

到了清代,有个名叫陈兆麟的文人,为陈氏族谱里的陈时敏写了篇《书复心公传后》的读后感,其中有“麟尝过(访问)鲤村父老,犹能啧啧谈公轶事,曰某处公之‘曝书坛’也,某处公之‘望星石’也,然已埋没于荒烟蔓草之间,不可辨识矣!而唯公之姓字里居,直与大峃之山而千古”等句,对其评价颇高。

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在封建王朝,历法由皇帝颁发,因此如今民间百姓还称之为“皇历”。在这些”皇历“中,大都采用我国一种传统历法叫农历,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其实这并非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郭守敬当时编著的授历书就是一种阴阳历。

据统计,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历法大都可归纳为这三种,即太阴历(月亮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农历属阴阳合历,即通过月亮绕地球自转的朔望之期确定“月的长度”,参考“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回归年长度”而制定的。这种阴阳合历,大致从商代开始就已实施。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中国历法史上第一次大改革,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其颁发的《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作为农事指导,并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流行至今。

而郭守敬《授时历》是中国历法史上第四次大改革的产物,施行始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时364年)历法。它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黄纬与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365.2425日为一年,29.530593日为一月。一年的1\24为一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正式废除上元积年,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所定数据全凭实测。比如,他们得出的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就已跟现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值一模一样!

可见《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先进的历法,而其中陈时敏”温历“对完善历法的贡献自然不容小觑。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c)2010-2020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温州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verd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市府路500号市行政管理中心3号楼 邮编:325009 电话:0577-88969522(办公室),0577-88969250(网站运维) 传真:0577-88969520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浙ICP备12037024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