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小组讨论综述(一) 2月17日下午,民革、共青团、青联、社福社保、少数民族、农工党、特邀二组等界别委员和列席人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建议意见。 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目标明、落脚实,总结工作实事求是,规划未来目标明确,部署近期工作的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既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又契合温州实际,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蓝子江委员]:报告内容很丰富,回顾部分既肯定成绩,也提出不足,用数据说话,比较直观。政府对自身要求也很严,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任务体现了市政府推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谢忠诚委员]:政府工作报告重视民营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能够直面问题,关注民生,真实反映群众诉求。建议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整合优化平台物理空间,理顺体制机制,集聚要素资源。 [黄定贵委员]:政府工作报告用数据说话,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立足温州实际有措施、促实效,有新意、接地气。建议要更加注重理念创新、人才引育、文化建设。 [叶飞委员]:政府报告数据很多、很详实,但个别工作前瞻性不够。如报告提到糖尿病、高血压列入医保,但对疾病预防等工作并没有涉及。 [苏晓磊委员]:根据2019年财政预算报告,我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建议政府在建设投入巨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项目时,决策要谨慎,前期多研判,把资金更多投放到养老、教育、文化等民生项目上去。 [诸葛启钏委员]:建议持续推进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成立洞头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盘活洞头资源,抓好对台开放。 [潘林昶委员]:建议鼓励民营资本兴办体育服务综合体,持续释放社会力量办体育政策红利,满足群众体育健康消费需求,增添民营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新动能。 [张鹏飞委员]:建议经济政策保持稳定,如养老保险等政策在税务代管后不作调整为企业降本减负;希望政府牵头成立工作组帮助解决涉及历史遗留、非管辖、跨部门等驻企干部难解决的问题。 [张建华委员]:希望市政府能够重视建筑企业发展现状,针对建筑企业因政府资金紧张而迟迟无法结算被银行列入黑名单的情况,希望政府牵头协调银行完善建筑业诚信评价体系。 [郑俊委员]:建议在平台建设中加强招大引强工作力度,紧盯龙头企业、龙头产业;针对需进行产业转移的传统企业,进行顶层设计,完善转移承接方案;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创新金融服务,降低平台(企业)融资成本。 [黄曙峰委员]: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铲除违法赚快钱的土壤。徐茜茜委员]:在推行品牌学科建设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比如财政政策要向眼视光等优势学科倾斜。 [陈慕林委员]: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基层具体落实时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承诺,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完善“首位问责”的受理机制,健全“一次办成”的办理流程,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 [薄士坤、丁宗捷委员]:建议根据营商环境十项指标,促进政府现代服务持续化、高端化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各项税收奖励政策落地执行。 [张雪梅委员、列度人员郎国锋]:最多跑一次改革仍然存在配套法律法规滞后、信息孤岛仍然没有打通、全科受理难度大等问题,建议加强立法顶层设计,实行信息共享,深化无差别全科受理,实现“一盘棋”工作。 [江松福委员]: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建议社保局将所有市民就医数据对专业人士做有限公开,用于绘制卒中地图、分析转诊原因和医院医生的专业水平,既可针对性预防各地高发病,也为公众提供参考。 [葛利云委员、列席人员徐建平]:高校不经体检引进国际生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公安部门对此缺乏权限进行管控,隐患极大。 [刘力丹委员]:视力检查只能治标,建议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来根治学生近视问题。 [雷雪芬委员]:建议出台相关办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金霄、管伟立、钱燕、董琳等委员]:建议出台居家上门护理服务相关制度,保障护理人员的免责权益,可适当提高居家上门护理费的收费标准,推广配套的商业医疗补充险,引导市场良好发展。 [吴厉锋委员]:根据合理救治原则,希望调整医院控制药占比的要求;建议将病人的电子病历上传“数据云”,数据共享,凭身份证可查阅,便于治疗。 [蒋理江委员]:建议按照市委关于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进一步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把温义合高速建设提上议程,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黄忠胜委员]:在全域统筹大区域建设方面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提前布局谋划,重点打造温州北区域医疗中心。 [董琳委员]:温州“大拆大整”后许多城中村空置,被搭建成废品站、菜园子等,影响城市形象,建议后续管理工作及时跟上。 [陈伟峰委员]:希望温州在城建规划时重视推进无障碍工程建设,关爱残疾人。 [蒋胜男委员]:文化项目投入需计算投入回报比,既要加快动作,抢先落地一些文化项目占得先机,上马项目也要考虑实际回收,在资金投放后加强后续跟踪管理,避免资金浪费。 [郁引飞、丁双双委员]:以“精建精美”为目标,建议加强S1轻轨周边空间利用,进行绿化美化,或建立电影院、停车场等能集聚人流的场所,提高轻轨利用率;在动车南站设置S1线明晰指示牌,配套设施同步亮相。 [列席人员鲍潇舲]:乡村振兴、“三服务”、乡贤回归等很多工作在开始时,容易出现基层一哄而上现象,比如部分农村地区的亮化工程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建议因地制宜、尊重规律,不要一刀切。 [林慧委员]:个别地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比较形式化,建议乡村规划注重融合度,既美化村貌也要强村富民;城市需要精细化管理、年轻化设计,避免拆了旧城后只是简单盖房的做法。 [胡俊楷委员]: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上加快墨池社区的改造速度,控制解放街车流量,提升其商业气氛。 [雷本科委员]:建议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搭建展示平台,打造温州人文旅游城市品牌,新农村建设时,注意保留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和少数民族村。 [雷朝阳、雷晓慧、丁宗捷、蓝盛万委员]:新时代温州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合理安排帮扶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育和少数民族子女教育,增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季湘荣委员]:建议以大学生全周期诉求为切入点,通过全过程联系、全人群覆盖、全学科招引、全方位服务,提高温籍大学生的“留温率”和在外温籍大学生的“返乡率”。 [陈显建委员]: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基础性人才的政策招引力度,完善人才40条对E类人才以下青年群体的政策;加大对特殊青年群体的关注度,如针对快递青年的劳动强度大、劳动合同缺失、维权渠道缺失等问题对症施策。 [刘桂、曾丽萍委员,列席人员金利泰]:针对优秀人才留温率低的问题,建议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入民间资本相结合,推进温大附属学校建设,并集结温大师资力量,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平台,灵活运用引才政策,解决留温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钱燕委员]: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医药、科技等行业优秀温籍人才,搭建平台,创造发展机会。 [郑金平委员]:建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干部培训工作,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举措,举办专题培训班,解决干部本领恐慌、思想作风等问题。 [曾丽萍委员]:温州市教师整体薪酬水平不高,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学校教师薪酬水平差距较大,建议提高教师整体工资水平,并缩小差距。 [李明达委员]:在开展撤村建居和村规模调整工作中,制定完善村干部待遇调整等配套政策,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市领导陈浩、方向、鲍小瓯、诸葛启钏参加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