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被省委、省政府列为“一号工程”,是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定的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城市100强,温州位居全国第23位,全市规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89.8亿元,同比增长10.8%,总量居全省第4位。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温州实现了从网络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的跨越,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不可否认我市数字经济尚未形成核心产业规模效应,仅是杭州的8.9%、宁波的32%,产业层次偏低,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仅29.7亿元,仅占全省的0.7%,同时,对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不足,政策宣传及落实兑现不及时,或者说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强,人才缺乏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必须统筹全市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对照温州产业和城市转型需求,在组织上,市里和县(市、区)都要根据“五年倍增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在思想上,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广会等形式,凝聚全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合力;在行动上,要通过招商引资、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等有效措施,促进数字经济扩总量、优结构、创优势、增后劲。 细化规划引导。各地要在市“五年倍增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深入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实施方案”。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谋划年度工作重点。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浙南产业集聚区,以及乐清湾港区,要利用国家级产业平台优势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优势,打造数字经济“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要建立特色数字经济发展基地,建设特色数字经济小镇和小微园。 优化考核评价。市统计局、市经信委等要密切配合,在全省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框架内,建立健全温州市数字经济统计体系。市考绩办要提高考绩份量,考核分值与“一号工程”地位相符合。市经信委等单位要深入挖掘数字经济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数字经济。 二、建立项目跟踪推进机制,破规模不大之局 引入国内外优秀企业,发展核心产业。市政府建立数字经济分级招商服务体系,联合各地组建项目服务组,对拟引进的招商项目提供早期决策咨询和推进跟踪服务。要依托在外商会和温商资源,收集各地数字经济产业政策、重点企业动态,组织力量开展驻点招商。对于企业或者个人引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的,予以奖励。 合理利用发展空间。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要吃透上级土地政策,以土地开发和抵押置换为重点,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争取上级用地指标。同时,要利用好当前城区老工业基地退二进三机会和城中村改造时机,整治闲散土地,腾出新的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实行审批代办制,让企业专心于发展。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或拟入驻温州的重点企业,主动帮助对接市场,进行产品推介。 三、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破结构不优之局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梳理50家数字产业化重点企业和100家产业数字化重点企业,通过领导挂钩、技术对接等有效手段,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贡献大、发展速度快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软件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企业。 鼓励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实施“万企上云”计划,以电气、汽摩配、泵阀、鞋服和包装等五大行业为主战场,全面打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数字企业并购上市。通过强化资产评估、战略咨询和法律财务等措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形式重组。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凤凰行动”和“百企上市”计划,引导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境内外交易平台上市。 四、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破技术不尖之局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全面提升新时代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的主线,发挥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优势,促进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发展。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数字科技创新,创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先导区、产教研融合发展探索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谋划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在温州浙南科技城,大力发展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打造浙南地区科技创新标杆。要坚持校企合作共建,在温州高教园区(温州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 加强内外共建互助。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在杭州、上海等高校集聚区,建立飞地研究院,鼓励在市区、乐清和瑞安等地,引入北大、浙大等重点学校建设研究院。 五、建立资源要素供给机制,破支撑不足之局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利用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温商发展优势,组建温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培育基金,全面加强对招商引资优势项目的金融支持。建议成立数字经济融资担保公司,对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供发债融资增信服务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项目,支持银行给予基准利率贷款支持。 强化科技人才服务。建立团队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千”、“省千”等高端人才,帮助数字经济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对重点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帮助高管和本科以上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居留落户等实际问题。 强化能源战略支持。进一步树立城市云储存能力对于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利用我市山区水力发电资源和苍南核心电厂的资源优势,努力引入电信运营商、国家电网等企业来温州建设云计算中心。在用电成本上,强化对集成电路用硅晶圆片、硅棒、第二代炭化硅等项目的支持,强化对重点“机器换人”项目,“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 ————————————————————————————————————————————————————————————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民建 民建市委会常委、鹿城区政协副主席、鹿城区教育局局长 界别:民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