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纳教育的价值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共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论断掷地有声。折射于教育领域,以推进全纳教育实现我市教育更优质均衡的发展,意义重大。全纳教育作为国际教育民主化的一大潮流,主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全纳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践形式是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目前,我国儿童少年的残疾比例占儿童少年总人数的6%。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对促进特殊儿童主体充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人格学上的深层意义。其体现的教育机会均等理念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推进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为此,民进温州市鹿城区基层委以我市鹿城区的全纳教育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就下阶段如何有效推进我市全纳教育提出建议。 二、温州市鹿城区全纳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据调研,目前全纳教育在温州市鹿城区的主要实践形式也是处于雏形阶段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其次,是个别零散的全纳教育社会培训机构。以鹿城区为例,截至2018年8月底,鹿城区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已领证)共计352名,比五年前(2013年8月)增长53%。其中听力语言障碍50人,视力障碍12人,智力障碍171人,肢体障碍77人,精神障碍7人,多重障碍35人。他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分别为: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40%人,随班就读16%人,尚有44%需要送教上门。 温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2018年4月,印发《温州市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强调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温州市教育局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我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鹿城区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也曾明确提出:“保障残疾儿童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以上;——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二)存在问题 1.观念有待更新。当前社会上存在歧视特殊儿童的现象:很多普通学生家长不愿班级接受特殊儿童、少年,还有一些特殊儿童、少年家长不愿承认和面对孩子的特殊性,还有的部分教师也难以接受任教班级特殊儿童的存在,部分普通教育机构基于多种考虑并不愿意接受特殊儿童、少年进校学习。特殊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不能真正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要求。 2. 师资配备不足,政策实施难度较大。《意见》第五点第19条:加强专职教师配备和教研交流力度。配备专职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8人以上的学校,可增编配备一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而实际上鹿城区61名随班就读学生,没有一名专职资源教师。因此,尽管我市、区《关于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已制定下发,但将“意见”完全付诸实施仍有很大难度。特教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缺乏导致全纳教育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 3. 缺乏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质量缺乏必要的、科学的督导和评估。素质综合评价不完全适合于随班就读生,不能满足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教育的需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4. 资源教室“建设”易,“用好”难。资源教室具有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目前我市已建成的资源教室因存在“没有专职老师”,“师资流动性大”及家长不理解等问题,使资源教室“用得有价值”难乎其难。 三、建议 建议从温州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高度来审视全纳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建立“政府主导,教育主管,社会参与”的全纳教育工作网络,保障我市特需儿童得以接受更为积极有效的教育。 (一)加强配置,健全队伍 教师是推动全纳教育的关键人物,是影响随班就读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班就读要全面贯彻实施,必须分层次、有步骤地面向全区中小学的师资进行全纳教育专业培训。同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特教和心育教师的编制;必要时可以从公立或民办的康复教育机构中,聘请特教助理,以协助指导普通教师更好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二) 政府主导,政策配套 建议市政府敦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或有力执行《温州市儿童发展规划》等相关的政策法律条令,确保随班就读相关政策的权威性;建议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在市教育局在已出台《关于加强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区域性随班就读相关文件、政策与制度,对全纳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的资质及配备方案等做出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对实施全纳教育的学校用于全纳教育的设施设备等做出明确规定,对“随班就读”学生总数额做出上限规定,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办法、评估办法等做出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并负责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保障有效解决随班就读教师编制、工作经费等瓶颈问题。 (三)加强宣传,更新观念 古往今来,像爱迪生、张海迪等出类拔萃的残疾人用活生生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残不一定废。建议政府部门加强舆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氛围营设,宣传全纳教育新理念,让社会各界了解全纳教育,不断提高对全纳教育的认识,形成包容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四)教育主管,多元接纳 特殊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需要普通学校主动接纳、保护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均等;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提供积极“孵化”服务,支持民间开办的全纳教育机构更加主动积极地发展。如:给予减免税收,或以财政奖励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合作开办。 (五)筹措经费,增加投入 增加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投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落实特殊教育经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按照“两个增长”逐年有所增加。开辟其它渠道筹资,如教育费附加,募集教育慈善经费等,可按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 (六)健全机制,评价跟进 市政府部门应将实施全纳教育情况纳入各县市区工作的整体考核,设立随班就读主要负责教师的岗位津贴,对全纳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和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同时,多角度、多方位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需要,除了关注学业进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身心健康发展。当前,需要在全市层面尽快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体系,激励随班就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以此使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发展。 ————————————————————————————————————————————————————————————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民进 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 界别:民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