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大会决议 媒体聚焦
章月影委员代表农工党温州市委会的发言——站在市场采购的风口,温州开放经济再起舞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市场采购贸易是针对出口贸易环节的贸易新业态之一,它的增值税免征不退、通关便利、灵活收结汇等政策优惠,带动当地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能涵养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和专业市场发展,促进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18929日国家商务部等7部委正式批准同意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鹿城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试点筹备工作得到高效完成。温州试点于20181128日正式启动至12月底,累计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报关552票,涉及总金额366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4亿元。

目前,试点工作开局良好,但围绕“在第四批6个试点中要走在前列,跟前三批相比要后来居上,通过三年努力要成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典范”的目标,以及2019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到20亿美元以上的年度计划任务,一些具体问题须引起重视:

一是贸易环节集聚规模不够。义乌、花都等试点都有成熟和规模庞大的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了市场、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产业配套服务的综合集聚。义乌小商品城达到470余万平方米,几乎囊括所有日用工业品,有极强的贸易集聚度。温州试点内目前仅有国际鞋博城等少数几个市场,总体量仅25万平方米,主力产品仍以鞋革、成品鞋为主,规模与体量难以承载温州及周边地区优势轻工产品,与贸易相配套的外贸、代理和货代公司以及写字楼、酒店、会展等设施也还没有跟上,试点内贸易集聚度还不高。

二是监管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目前供货商确认率在87%左右,达到了规范运作的预期设想。但作为两个重要环节,税收和自主结汇的监管执行标准缺乏配套的制度设计,监管尺度较难把握,如果规定较高的监管标准,势必会影响市场的活力和试点的潜力。但相反,又不利于市场采购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政策联动叠加效应不够。除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我市还在推进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等平台打造,但各平台、政策之间的紧密度还比较低,未形成叠加效应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工作着力点既有聚又有散

聚是要抓好专业市场、三产配套、公共交通组织等总体规划和建设,将贸易环节集聚在3.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加快形成市场、产业、产品、配套服务的贸易集聚。散是要将试点政策红利向周边辐射,汇聚分散在各县(市、区)及我市周边地区的各类优势轻工产品,集中在鹿城出口,推动政策红利向外围扩散。

二、政策环境既有规范又有宽松

规范是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加强全流程的贸易监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避免出现虚开发票、骗税、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宽松是要在监管制度上加大创新突破,对结汇比例、税收执行等采用宽松监管方式,如通过三年内免征定额税、不对结汇作硬性要求等,在试点起步阶段打消企业不必要的顾虑。通过宽严相济,加快形成“关、商、汇、税”,全方位全流程市场采购贸易监管体系。

三、政策实施既有点又有面

点是要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作为全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最核心平台来打造,同时,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贸易进口机制。面是要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商业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平台等相叠加利用国内温商和海外侨商独特资源优势,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市场互动、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探索打造多个平台、多重政策叠加的政策洼地。

四、目标定位既要“帽子”也要“里子”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来之不易,“帽子”拿到,这是第一步。下一步要一以贯之,举全市之力把“里子”抓好,短期内通过三年左右,建立起完善的试点整体框架和完整的运行系统。再通过五到十年,真正把市场采购做成撬动温州传统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努力打造全国性的轻工产品交易集聚地和轻工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农工党

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兼)、温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界别:农工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