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波
采访刘丐算是在早春一个下着小雨的早上。望着窗外淅沥沥的春雨,这位经历了上山下乡、做政府采购员、下海经商,尝尽人生百味,终修得商海正果的企业家告诉记者:我18岁就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30年的商海沉浮,一路走来,刘丐算在不断咀嚼着经历过的那些灾难和幸运,不断优雅或笨拙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而所有的片段加起来,就成了一幅立休画卷,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新华社的一位资深记者在了解刘丐算的经历后,说他是中国特别是温州企业家成长的一个难以复制且又难以忘却的“经典”。
幸运者的秘密
采访刘丐算是一件“艰难”的事,他完全不按记者的采访“套路”来。“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不愿多讲自己的荣誉……”但记者还是通过外围的采访,了解到了他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档案。
其实,出生在永嘉县沙头镇农民家庭的刘丐算一生中有许多与同龄人相似的经历。
初中毕业遇上“文革”,作为长子,自然要过早地去翻读沉重的生活教科书。学裁缝、养蜂、撑船、卖柴……不同的是,风雨人生的磨炼,刘丐算悟出了一个许多人不能悟到或悟到了也根本无法做到的道理:人生必须勇往直前。
观念问题一通百通。有人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也许正是明确了自己的生活使命,刘丐算在后来的人生中,虽然屡经“大难”,但从来没有因此颓废,一直勇往直前。
1982年,刘丐算被聘用为永嘉县计经委的采购员,负责一批采购难度极大的输变电工程材料。他走南闯北,不辞辛劳,凭着10多年担任集体厂供销员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一股忍劲、一份才智,顺利完成了采购任务。紧接着,七都岛海底电缆、江心寺海底电缆的采购任务又相继落到他身上。
采购这些材料,在今天看来是易如反掌之事,但在当时,这件事决非人人都能办成。因此,这样的任务一般人不敢接,但刘丐算敢,而且完成得很出色。
掌声如潮。正当刘丐算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翻事业时,却遭受了人生的第一场苦难。
“采购了一批自行车、彩电,以低于市场价格买出去。”结果他受到了审查。浙江省人大、物价联合来调查,刘丐算在“关”了8个月之后,终于因为“没有为自己谋利”等原因被“释放”。
1987年,刘丐算“下海”。先是承包公司经营部,接着又创建联营公司……靠胆量、靠智慧,更靠诚信、靠服务,刘丐算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在这时,刘丐算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场苦难。在对台贸易中,又因为没有把握好政策,与“走私”沾上了边。1990年,他又一次被“关进去”13个月。最终也因国家高层调查得出的“要把这种贸易与走私区分开来”的结论,而又一次“化险为夷”。
成功者的气魄
“成功,是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能够始终不丧失信心的能力。”对丘吉尔的这句话,刘丐算有着比常人更直观的理解:人生不能够因为苦难而沉沦,只有奋勇向前,才能够迎来人生的“大光明”。
经历过如此大的两次打击,许多人都认为刘丐算这辈子完了。但刘丐算却让人不敢以平常人论之。
1995年,刘丐算出任温州市职工住房开发公司总经理。第二年,刘丐算承包开发“永嘉大厦”,对该大厦住户实行“终身免收物业管理费”的承诺,减轻住户的物业经费负担。
“这不是美丽的诺言?”“为什么有钱不挣?”外界议论纷纷,股东也大惑不解。刘丐算抛出了“以物养物”的理论:“只要经过精心测算,预留一批的商铺、写字楼,这些租金完全可以用于支付大厦的管理费用。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当时寂静的温州房地产市场激起波澜,才能改变市民‘高层楼房买得起住不起’的状况。”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观念植入别人的大脑。刘丐算深明此理:历史上有多少英雄好汉,是倒在别人还不知道姓名的前夜;又有多少真知灼见,是被永远淹没在全社会的跑调大合唱中……他开始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做股东们的工作,甚至丢下了“我当董事长就必须这样做”的话。
事实证明,刘丐算的策略是正确的,也是超前的。“以物养物”不仅在温州房地产市场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还打破了全国的宁静。
2001年1月,刘丐算以6.59亿元,中标温州欧洲城地块,“欧洲城”是温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市政府规划的大型商业中心,共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开发任务,树立企业形象,他积极、稳妥地与德力西、神力集团等温州实力强大的民企携手合作,经过几年的拼搏与努力,“欧洲城”在2005年顺利交付使用,并成为了温州“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对温州市的旧城改造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2004年8月,为了做大、做强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刘丐算在杭州设立浙瓯置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开发杭州市江干区A号地块——钱江新城40层高标志性建筑 “尊宝大厦”,该大厦建筑面积大约1 8万平方米,已顺利开工,预计2010年峻工交付使用。作为从一家从温州走出去的一房产企业,刘丐算对杭城楼市环境的认识全面,对做好这个项目的信心十足:其一,CBD核心地段的区位决定这个项目的优势,杭州新市政府等一大批政务商务机构都在此区域;其二,五A级写字楼的规划品质,完备的配套要求,必将使开发商本身严把品质关,也成为项目的一个亮点;其三,人气支撑明显,钱江新城成为杭州新兴区域的发展标志,为尊宝大厦奠定了繁荣的前景。刘丐算表示,打造杭州标志性建筑是“尊宝大厦”的既定目标,树形象、做精品是重点。
2007年,刘丐算在楼市走低的情况下,又投资8亿元试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旁打造62米高的新闻大厦。他认为,在楼市整体调整的大环境里,局部仍然会有亮点层出不穷。当然,在宏观调控、房地产紧缩的今天,要运作这么大一个项目,必须体现出强大实力与基础准备。
一系列大动作下来,奠定了刘丐算的地位。
先行者的境界
人应该有怎样的财富观?具体而言,一个企业家该如何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相信每一个身处市场浪潮的人、甚至是具体到那些也和他一样,在上个世纪末投身到如此这般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房地产开发”的人来说,类似的精神拷问总是迎面走来,折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末梢,让人心潮澎湃。
刘丐算似乎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的秘方是四字箴言——低调、自爱。
也许是有过“冰火两重天”的经历与境遇,刘丐算一直过得很低调,很少在媒介上露脸。
在人们眼里,刘丐算是一位实干家,不看重个人名利,友善和蔼。低调也许正是今天刘丐算的魅力所在。
刘丐算表示,“低调”是社会现状造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行为并不完全归位的情况下,企业家名气大了,各种麻烦也就来了;而“自爱”是需要企业家明白自己的责任。
房地产业一直倍受关注,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老板们站在了各种各样的富人榜上,而他们的企业却纳税不多,被人们称作是“财富的巨人,纳税的侏儒”。然而在房地产业走过20多的刘丐算却拍着胸脯说,“我的生意没有投机性,完全一步一个脚印,赚到的七分利润中,有四分交给了国家,还有两分以各种形式回馈给了社会,自己只留下了一分。”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刘丐算所领导的企业已经上缴国家税收达3亿多元。
不仅如此,刘丐算还经常为贫困山区、慈善机构扶贫捐资,并积极参与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2002年,刘丐算就投资超亿,在江西乐平,建设主长567.34米,净宽21米的乐平大桥,用实际行动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在项目签字仪式上,江西省委领导就称赞这是沿海地区支持老区建设的一件大实事。该大桥在200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面貌,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刘丐算现为温州市第九届政协常委,曾获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全国先进个人,历任:永嘉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十二届、十三届永嘉县人大常委,温州市第八届政协常委、温州市九届人大代表。
作为一个基层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刘丐算说:“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理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反映百姓诉求,行使法定监督权力,为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