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转型提质 推动温州旅游 “流量”变“留量”“网红”转“长红”——黄云碧委员代表致公党温州市委会的发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提案委


温州虽然从来都不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却散落着大大小小无数令人惊艳的山海风光。雁荡山,峻峭挺拔、大气磅礴;楠溪江,田园阡陌、诗情画意;南麂岛,碧海蓝天、鱼虾成群,还有一度享誉江湖的文成百丈漈,无不彰显了温州山水诗城的深厚底蕴。这样一座宜居宜养、好看好玩的城市,无疑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想象,也吸引很多游客远道而来,可惜我们的景区就像一位矜持的大小姐:

一来不会黏人,人像风来了又走2023年以来,我市景区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但过夜游客数量并未同步实现增长,旅游目的地粘性不强,如楠溪江景区数次节假日游客流量位列浙江全省前三、全国前列,但多以近郊短途游客为主,留不住过夜游客。特别是入境游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418月,温州入境游客人数为12.8万人次,相对于杭州的58.44万人次,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来有点高冷,景色好看却不好玩。旅游仍以卖风景、卖门票为主要营收方式,景区建设偏重绿化、美化、洁化等外在形象塑造,忽视内在本土文化及休闲元素的深度挖掘,体验性、参与性、沉浸式等文旅新业态开发不足。仅文成百丈漈景区等少数A级景区勉强出圈,总体不愠不火,我市文旅市场整体表现乏力。

三来太过花心,眼里只有高大上。热衷招引上马大型文旅项目。忽视培育“小而美”的市场精品,未能从游客体验角度对旅游业态进行精提升,忽视运营团队及人才培养。仅有泰顺筱村公社等少数注重沉浸感、体验性的旅游景区能连续多年创造高业绩。

为此,建议:

一、宣传赋能,留住新群体

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互促共进,以“世界的温州”为主题加大温州旅游宣传力度。如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数字化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和形象推广,聚焦过夜游群体、中远途游客群体宣传温州的旅游形象,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借助龙湾国际机场过境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的契机,利用海内外温州人资源和我市海外传播平台,吸引境外游客来我市旅游消费。

二、文化赋魂,打造新场景

以瓯越文化、宋韵文化、刘基文化、廊桥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为内核,打造多元融合文化场景。开展瓯剧、昆曲、鼓词等“非遗进景区”活动,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及游客参与度。做大做强雁荡山春日音乐节、泰顺“三月三”畲歌节、江心屿金秋文化节等节庆、演艺活动,壮大节日及月光经济。研发瓯窑、石雕、贝雕、木活字等特色文创产品,延长产业链。

三、业态赋形,培育新动能

根据消费需求和喜好,创意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环节,形成“特色吃、品质住、智慧行、个性游、创意购、潮玩娱”等新型业态。盘活14处特色小镇文旅资源,活化利用工业园区,形成工业旅游、研学旅行等多业态文旅新方式。大力推行年卡收费或者减免门票,推动景区恢复人间烟火气,增强旅游体验感。加强朔门、庆年坊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现“建好一处街区、恢复一地景观、凝聚一方人气”新图景。

四、交通赋力,联结新通道

改造升级洞头状元岙深水码头,吸引国际游轮停靠。尝试开通洞头、瑞安北麂、平阳南麂之间的海上客运快艇,推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向龙港、平阳延伸,促进东部海洋旅游提质增速。充分利用城市绿道、红枫古道等现有交通设施,开发适合自驾及露营的旅行路线。推出市区及各县开通至A级景区的旅游专线,织密旅游交通线路,方便游客出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