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简报(第10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小组讨论综述(二)

 

2月8日下午,科协、科技、农业、台联、特邀三组等界别委员及列席人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务实,分析形势深刻到位,部署工作思路清晰,为民承诺掷地有声,字里行间充满着政府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此外,大家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朱勇敏委员:报告用“八个强化”回顾了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成绩,用“五个必须的工作导向”,“八个方面的聚焦聚力”对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郑坚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甚是鼓舞,2023年目标五大行动,必须坚持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必须坚持创新制胜、项目为王,必须坚持塑造胜势、争创一流,必须坚持战略眼光、久久为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建议一是聚焦聚力创新引领,优化机制,突出产业政策扶持,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二是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打造数字乡村引领区,推进数字化农业工厂、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启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潘韶亮委员:政府报告站位高、思路清、措施实,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了经济和民生。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解决全民健身遇到的一些难题。

周丕竹委员:报告中对2023年以“八个方面”列出具体工作计划,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建议一是新官要理旧账,重大项目投资要签约招商协议。二是全市要统筹招商政策,温州地区的同一行业应该有统一招商优惠政策。三是政府在招商过程中要依法行政,企业依法治企,互相履约,共同推进项目落实,引领温州发展新高地。

潘强委员: 2022年,我市克服疫情重大影响,经受住了多方面的不利冲击,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市政府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的工作部署,有三个特点:一是高站位、接地气,围绕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现代化先行区等,提出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二是工作部署既求真务实,又充满了创新意识和改革气息,各项数据、措施、作风都很实在,又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三是既突出实干,又奋勇争先,争当标杆的意识非常强,直面问题、直击要害,自我要求非常高,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报告。

叶海峰委员:政府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各项重要指标趋势向好,听了催人奋进。建议一是市政府各项考核应更加科学精准。二是建议市级产业布局方面的统筹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区域特点、项目落地需要市级加强统筹。

方毅委员:政府报告非常接地气,抓住了时代发展新的趋势,回应了百姓新的期盼,听了振奋人心。2022年在防疫背景下,政府工作用心、用力、用情,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23年,疫情放开后,全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将铁路站房作为百年工程形象,对设计等细节方面更加重视,将铁路运行和地方综合管理充分结合,用好铁路出入站人口统计等资源。

童建荣委员:政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非常客观,部署下年工作提出了非常扎实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温州人的拼搏精神。一是报告提到了很多金融行业的内容,也提到了中长期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发展,我们建行也以此为工作目标,在温州制造业、数字经济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温州主城区面积不大、人口占比不高,主城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大,瓯江新城的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城市面积,提升城市品位,建行将大力支持城市改造发展。

周国忠委员: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的成绩,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和产业升级转型方面令人鼓舞。对于2023年的工作计划中“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内容,建议在重视和支持新建的创新机构和创新平台的同时,也要重视现有头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另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更直接和高效,而且能够有效拉动研发经费的提升。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中以体现,并安排科技部门予以认真落实。

黄子龙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令人期待。建议一是振兴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建议温州的高校和职校加强培养符合温州产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温州市区未来发展重点在东部,建议加快东部区域的交通建设,打通断头路,为温州湾新区建设提速;三是龙湾区和温州湾新区必须紧密链接,协同治理温州湾新区,做好民生、经济等方面工作。

王志梅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字字走心,句句提气、针对加快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我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实体化运行市域产教联合体,有效提升区域企业技术革新能力。二是强化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热情。三是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区域产教融合典型经验。

谢新宇委员:建议一是加快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温州分院的建设,筹建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二是为了工程师分院更好服务整个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筹建工作由市本级实施推进。

叶剑淼委员:关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化,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议一是深化政策帮享服务体系。二是探索企业精准服务模式。三是发挥社会服务资源支撑。

陈钢委员:关于加强温州市高水平生命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建议一是设立市级专项国际合作项目。二是有组织的进行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三是积极扶持国际合作项目。

吴伯豪委员:关于温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在“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建设中,强化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性城市。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打开新时代温州高质量发展局面的总开关。三是坚定制造业发展。继续有计划地引导产业进行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李传武委员: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进龙头企业牵头搭建共享平台,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共同打造。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力发展,摊薄企业成本,支持服务中小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金建成委员: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工程,不断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改革发展道路。由于我市传统产业结构特性与人才缺乏,与周边的地市区竞争力还在明显拉大。当下要高度重视新业态下的新兴产业,要结合其自身的特性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并狠抓落地。

叶珺君委员: 政府报告中人才元素丰富,针对专业人才“短板”现象日益凸显问题,建议一是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二是建立知识产权人才“网络”服务机制。三是优化知识产权人才提升机制。四是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双链条。

刘桂委员:针对创办温州大学平阳校区促进温州南部副中心发展,建议一是坚持财政和民资共建,合力快速推进平阳校区建设。二是坚持合作和引进并重,探索多元合作办学新模式。三是坚持学科与科研融合,着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潘成松委员:要加强我市工艺美术项目展示和保护,建议一是在市人民大会堂等地打造各县传统工艺装饰展示平台。二是经常性组织我市工艺美术项目展示活动。三是组织成立市工艺美术联盟。

许方程委员:为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供给,特提出“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支持引育高水平作物育种创新团队,特别是加大对高层次育种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快支持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助推科研育种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加快支持高标准种子繁育生产基地。

姜文兵委员:建议将温州市中心医院百年老院融入千年商港。将百里坊院区的门面改造工程纳入瓯江路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中,与望江路考古遗址公园、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及江心屿改造提升形成联动,让老年病医疗中心融入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与温州老城区改造同心而行,同频共振。

戈睿佗委员:要进一步深化健康温州建设,一是面对新冠病毒感染,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防疫阵线前推,落实到基层卫生院。二是推进医学高峰建设,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在做大做强以温附一为首的医学中心为契机,加大基层医院与医学中心的深度合作。三是加大基层卫生院的智能化发展,打通地区信息化的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建设统一信息化平台。

王军委员:建议一是加大对温州大学的办学经费投入。二是加大智能建造专业扶持力度。三是针对各类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立联合基金。

董敏钗委员:建议一是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温武吉铁路途经泰顺设站的争取力度。二是市政协牵头调研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协同发展工作,助力浙南闽北革命老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推动省、市际区域边界协同发展,早日实现革命老区群众共同富裕。

曾瑞华、耿武军委员: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必须从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入手,协同联动,形成系统的青少年心理预防和救治体系。建议一是政府层面,教育局、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应成立市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投入。二是媒体、舆论和社会组织应适当介入,提高对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网络暴力等恶性事件的社会关注度,正视青少年社会心理问题,做好社会面普法宣传工作。三是学校层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检测和干预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四是家庭层面,家长应当正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纠正观念的偏差。

邵和助委员: 温州市在高校引才、育才、学科建设等方面,建议一是加强高等教育投入。二是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三是提高高校教师薪酬待遇。

吴春琴委员:温州本地畜禽品种培育和生产关系到全市人民优质肉蛋食品的保障问题,目前困扰种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土地使用。建议政府对本地畜禽品种培育的生产单位予以用地等政策支持。

谢聪颖委员:当前医院中儿童发热感染楼的严重缺失,要加强儿童医院传染病的预防设施建设,加快温医大附二院鹿城院区的儿童传染病诊治和预防设施建设,加强组织统筹,以政府建设、医院运营的模式,有力推进儿童传染病楼扩建工程的进程。

谢修亥委员:围绕粮食生产问题,建议农业部门要科学做好的顶层设计,统筹安排粮食、茶叶、蔬果等种植比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全市粮食自给率。

吕庆雷委员:我市在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存在着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建议尽快全域、全面谋划筹建“美丽基金”。一是拓宽基金来源和筹措渠道,筹建美丽基金。二是确立投资范围和投资程序,用好美丽基金。三是设立监管机构和管理模式,管好美丽基金。

吴珊瑚委员:目前温州正在开展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将市公用集团和各地下属企业整合成立温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但部分地区未将农村供水纳入改革范围,没有真正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格局。为此,建议务必将农村供水纳入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范围,由温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一并承担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管理和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全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王忠权委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至关重要,建议一是健全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位一体”互动共赢的合作机制,使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府、企业的提前介入得到政策环境和资金的及时支持。二是制定技术成果转化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强化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配套衔接。三是健全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定期举办技术成果转化说明会,为技术交流和展示提供更多便捷途径。四是主动对接全球高新技术落地,抢占全球价值链中利润和附加值高的新技术发展和技术成果转化。

陈一丰委员:中医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创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模式,建议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从而摆脱现代农业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化肥造成的困局,帮助现代农业“提质、增产、增效”转型发展。

林芬芳委员:建议进一步重视偏远山区的群众出行权益,将偏远山区的县际客运班线纳入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的范围,出台我市对于县际偏远山区之间的公交班线的有关改造政策,满足群众的实际出行需求。

潘永地委员:目前,农业生产、销售、消费之间信息断层,建议一是开发手机端城乡掌上通小程序,涉及全方位农产品信息展示、对生产者开放的政府政策和技术指导等各方面功能,架起城乡消费生产桥梁。二是政府背书品质方面的认证,把关平台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信任感,让该平台成为市民农业休闲、采摘游和购买原产地农产品的必备工具,也成为农户生产销售的得力助手。

蒋加勇委员: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对养老事业的公共财政支撑。二是加快托儿所模式建设养老机构。三是加强互助模式养老的指导与宣传。

曾秋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对泰顺生态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每年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统筹200亩用于浙江泰顺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报批,同时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新增用地规模调整时,给予泰顺1000亩新增规模的支持,帮助泰顺将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

刘凌然委员:我市楼宇经济建设过程中,集聚效应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化运作不足,政策扶持机制亟待完善。建议一要盘活现有商务楼宇资源,加快楼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二要加强商务楼宇的包装、宣传和推广,打造品牌特色主题楼宇。三要狠抓商务楼宇的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张维仁委员:我市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但随着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建议一是加强空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政策制定和推进机制。三是探索多能互补示范应用。四是强化发展导向和宣传。

王任静委员:2022年房地产低迷,建议一是出台更为有效的支持政策,激活市场需求。二是抓品质保交付,提升市场信心。三是加强官媒正能量发声和自媒体加强管控。四是加强房闹监督,建立法治程序。

李雪雁委员:建议更好做好活动开展的引导和提升工作,大力发展民风习俗,让城市的烟火气更旺。

王会林委员:温州发展海上旅游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船舶安全、基础配套、政策扶持、产业融合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温州市水上文旅产业发展停步不前。建议:一是更新换代,淘汰所有安全无保障的无证船只,出台政策提供补助,扶持从事海上文旅的渔民。二是政策引领,拓展海上文旅。文旅局召集游艇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技术上协助规划,全面推出海上旅游项目吸引企业投资,扩大整个海上文旅规模。三是精准施策,培育游艇产业链。引进知名游艇制造和管理企业,开发游艇产业海上研学旅游产品,推动温州国际旅游品牌建设。

伍德胜委员:温州的部队委员代表比例在省内相对较低,建议适当提高委员代表比例或列席参加,为这个群体多发声。另外部队官兵生活上还需地方关心支持。目前大病有保障,温州市区有部队体系医院可以解决,但小病保障不充分,县域没有体系内医院,不能报销,感冒等小病需要到温州市区配药。

陈旭辉委员:建议一是加大对温州湾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细化顶层设计。二是提速东部交通建设,抓紧落实线路规划,加大功能区内部交通建设,充分考虑S2线路站点设计。三是加快打造东部人才高地,给予温州湾新区更多人才政策;四是更加重视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大对受土地要素制约的本土企业的支持,防止本土企业外迁。

金大翁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民办博物馆,关键是展品要有价值,建议加强行业专家指导,突出温州本地特色,才能持续做好民间博物馆。报告首次提到“打造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建议落地在瓯江北岸,和城市阳台一起,形成瓯江两岸相互呼应的格局。

林彬列席人员:围绕落实“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全力保障温州粮食安全,建议一是严格保护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提高粮食安全观念和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三是加强粮食仓储建设,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比例。

丁云铭、林义春、周拥军等列席人员:围绕温州茶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加大茶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标准基地建设、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宣传推广等。二是大力推介温州茶文化,宣扬温州茶,积极创建 “养生茶之都”。三是推进共享茶园建设,引导企业及个人认领“私人”茶园。

陈洪有列席人员:政府报告振奋人心,2023年目标提到了“聚焦聚力都市崛起,高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首先是要常驻人口上升,达到千万级数量,吸引留住人才,以产业聚集人才,建议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工作。

张贤良列席人员:政府工作报告写的非常细,比如交通方面“着力建设外快内畅的交通网络中”的各项任务非常具体,可操作执行。建议各位委员一起呼吁推动瓯江两岸建设。

王靖列席人员:文化古迹的保存、利用问题,需要采取巧妙的切入点来解决。全民健身草案的内容,希望今年能够有效落地。

陈炼凡列席人员: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过去的工作,对工作部署方面的内容着笔更多,振奋人心。报告提到的新增航运路线,扩大港口吞吐量等内容,明确了具体数字,充分体现了政府支持力度和工作决心。全民健身草案体现了政府立法工作的谨慎,前期调研非常深入,提到了全民健身的智能化水平,全方位、立体的推进这项工作,让我们对温州未来的城市发展充满信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