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陈联盟委员的发言——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能级 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振兴尤其是乡村人才的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当前,温州在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人才总体数量不足,学历偏低。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技术变化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贡献率约为78%,但是2016年温州市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岁及以上占51.7%,大专及以上占比不到2%,且农村人口存在净流出趋势,乡村振兴人才不足,尤其是具备一定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使得乡村振兴缺乏人力资源驱动的内生动力,成为制约农业效率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体层次不高,适应性不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引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高端化、技术技能高级化成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有力保障。但从培养主体看,我市缺少培养高能级乡村振兴人才的本科层次涉农高校,目前在温的6所本科院校均未设置聚焦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融合化、服务化转型的需要。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联动性不强,缺乏支撑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中人才的带动作用,搭建博士创新站,深化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各县(市、区)布局农业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但仍缺乏集聚农业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农业科创平台,且各平台之间缺乏整体联动性,帮扶项目缺乏整体统筹,服务相对较散,多为被动“响应式”,乡村振兴整体效能提升贡献不足。

为此,建议:

一、优化多层次多类型平台运行机制,形成多维度振兴格局

支持建设温州农业科技城,引进农业科研院所,吸引农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创建国家种子实验室等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在其中建设高端研发、成果展示、营销服务、生产加工、推广示范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农业高端化奠定底层技术和产业提升基础。以县(市、区)为中心强化对农业产业研究院支持,整合大院名所强企资源形成域内产业规划、技术集成、需求归集的引领性平台,对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前瞻性规划和技术指导。提升数字化服务手段,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共同打造数字惠农平台,形成人才在线问诊、技术在线传播、风险及时预警的云端服务模式。

二、支持现有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能级,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支持有条件的全国高水平农类高职院校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设置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兴专业、交叉专业,形成招引、培养高端农业科技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成果研发和落地,实施农业科教融汇人才倍增计划,提升高校乡村振兴人才适应性。支持在温高职院校中与农业产业紧密对接的优势特色专业试办职业本科专业,建立中职+高职+本科+培训一体贯通的终身学习渠道。发挥省级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各类农业基地、农业园区作用,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夯实一懂两爱农业人才培养基础。

三、完善激励保障政策,激发乡村高能级人才培养动力

加大对在温高校涉农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划拨不占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的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项支出高层次人才安家费、人才奖励和科研启动费等。基层农技人员等定向培养名额要向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倾斜,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与当地政府签订乡村人才订单培养合同,并给予人才培养补助经费。对接相关产业需求,对温州本土农业现代化紧缺人才进行调研,动态发布《温州乡村振兴和本土农业产业提升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给予相应人才认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