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黄乐萍委员的发言——补齐卫生事业发展短板 推进全民全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卫生事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举措,奋力打造全民全城健康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医疗健康水平。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二,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和医师数、护士数等指标均居全省前三,为维护人民身心健康和战胜新冠疫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省的示范样板。但也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源配置力度有待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指标是一个地方医疗能力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均医疗资源仍显不足。尤其是在面临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难以充分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如截止2022年底,我市每千人的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三项主要指标分别仅为4.75张、3.46人、3.47人,与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四五规划》的目标7.5张、4.5人、5.0人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资源分层调配有待优化。我市拥有省、市、县和基层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在功能和服务价值上各有定位,分层开展医疗服务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但当前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层调配较为混乱。如温医大附一医等省级医院,本应主要承担急难危重疾病诊疗,却同时承担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职责,尤其是这次疫情期间,本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群众,跑到省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被挤占。省级医院不仅长期超负荷运转,还导致高峰不够高,而作为中端医疗资源的市、县级医院,却常常处于吃不饱状态。

三是机构重复建设有待关注。近几年,我市省级、市级医疗机构发展较快,多家医院形成了多院区发展格局,但从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来看,功能定位雷同、重复建设情况较为突出,不利于我市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如在老年医疗方面,温医大附一院、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都计划在老院区建设老年医疗中心;在肿瘤医疗方面,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建成市级肿瘤医院,现温医大附一院又新建肿瘤中心;在妇女儿童方面,温医大附二院已建儿童妇女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又筹建市妇幼保健院。

四是人才培育政策有待完善。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市打造医疗高地的第一动力,但当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引人、留人、育人方面都存在不少提升空间。在激励政策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尤其是市本级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人才住房、子女入学政策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方面,我市仅有一所服务全国的医科大学,招生层次单一,且招生政策未对温州生源给予特殊倾斜,全市缺乏基层卫生人才培养阵地,导致基层医疗人才较为短缺。特别是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这是疫情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医学生不能过早进入某一个专科,医学专业知识会受到局限,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为此,建议:

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城乡一体、中西医并重、医防融合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破解人口老年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重点培育建设16家高水平医院,高标准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加快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深入实施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和智慧健康站建设,推动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发展,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

二、强化分层诊疗政策导向

以政策杠杆撬动形成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分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打通医保、卫健、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之间的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发挥医保指挥棒主导作用,实行DRGs点数付费,大力度倾斜CMI指数高的病例,引导省级医院更关注疑难重症的诊疗技术,让CMI指数高的病例在本市域内解决。支持在市级、县级医院首诊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调整提高支付比例,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康复等支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积极性。

三、推进医疗机构分级发展

省级综合医院突出高精尖功能定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在绩效分配、资源配置上侧重提供技术创新、疑难重症的诊疗技术,争取走在全国前列,满足老百姓对疑难重症就地就医需求。市、县两级医院重在健体扩面,作为县域医共体和城区医联体的牵头机构,完善学科门类和诊疗水平,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在增重强基,注重疾病预防控制、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突出慢病管理、康复等功能,成为省市县级医院医疗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四、完善医卫人才培育政策

参照我市2022年出台的尊师强教十大举措,高标准出台医疗卫生人才政策,对医疗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更多优待。借教育部对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转设的契机,争取以市人民政府作为举办主体,将其转设为温州第二医学院温州仁济医学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错位发展,培养全科医学、护理等基层应用型医学人才和中医药人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