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简报(第15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秘书处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综述

 

2月9日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市领导陈作荣、张加波、杨胜杰、娄绍光、马永信、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陈胜峰、郑建忠、胡荣党、王达武等出席会议。会上,12名政协委员围绕产业经济、教科文卫、共同富裕等方面在大会上发言。另有 5名政协委员在7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作大会发言。

陈珉委员:建议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出海优势,抢抓机遇推动新能源产业出口。一要加强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信息交流,推动新能源学术产业对接,鼓励领头企业以贸易商形式向业内发布市场采购信息,打造新兴产业全球“策源基地”。二要筹建温州新能源产品市场,组团参加国际新能源展会,利用华商华侨资源构建新能源汽车出口产业链,亮出温州高端制造“双碳名片”。三要加稳加密货源较为稳定的近洋航线,争取开辟欧洲直航航线、中欧班列“温州新能源号”专列,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海关AEO高级认证,开启千年商港出海“绿色征程”。

沈贤委员:就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能力提出建议。一要着力完善“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工作协作机制。建立快速灵敏的分级应急响应和预警机制,发挥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哨点作用,加强后备定点医院建设,做到“医防融合、平战结合”,逐步形成医院、疾控和社区的管理闭环。二要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层慢病管理分级诊疗服务,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促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链条有机整合。三要着力打造“全链条”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大相关专业学生到医疗和疾控机构轮转培训力度,加强流调人员民兵制培训演练。

赵珊珊委员:要擦亮温州“南戏故里”金名片。一要规划戏旅融合,让戏曲“活起来”。通过实体的传统戏曲文化展示,实现传统与现代、戏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二要完善传承体系,让戏曲“传起来”。依托艺术高等院校培育青年戏曲演员,设立业余戏曲考级机制,激励和培养一批戏曲爱好者,进一步推动戏曲传承发展。三要开拓传播渠道,让戏曲“火起来”。加强剧场和广电、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戏曲传播阵地建设,推动戏曲数字化发展。四要纳入非遗项目,让戏曲“富起来”。以南戏故里为牵引,推进百工之乡、歌舞之都、鞋服之城等多张名片比肩融合发展,让戏曲和非遗相得益彰。

叶辑松委员:要进一步提升城乡水资源整体保障能力。一要积极拓源,做好蓄水引水文章。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谋划一批水源工程,夯实全市多水源供水基础。二要互联互济,做好配水补水文章。加强各地水网内部沟通,提升海岛和农村供水等薄弱环节的保障能力,做到县市区城乡供水、应急供水一体化推进。三要严格管理,做好用水管水文章。优化用水结构,健全水资源调度机制,制定应急调水预案,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严晓鹏委员:建议扎实推进肯恩特色小镇建设,助力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要推进国际化教育社区建设。以温州肯恩大学为核心开展小镇规划、布局基础教育,形成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完整培育链条。二要打造国际化休闲旅游小镇。构建以“旅游+文化体验”为特色的迷你世博园,打造国际化居住与养老社区,吸引在温外籍人士、海外侨胞以及各领域精英阶层居住生活。三要建设中外合作交流重要平台。支持肯恩特色小镇建设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世界青年科学家村、侨界干部培训基地等,用以开展各类国际人文和学术交流活动。

王庆来委员:温州中医药强市建设,要强人才夯基层兴产业。一要创新优化政策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谋划温州中医药学院(大学)建设,设立温州市名中医研究院,健全师承教育及名中医培养机制。二要夯实基层中医药基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全市中医药数字化平台建设,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及西学中培训基地,加强对基层医师及非中医类别医师培训,构建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三要培育特色制剂产业,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温州中药制剂产业化发展,每年新培育1-2家中药生产企业,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温产中药”知名品牌,真正做大做强温州中医药事业。

刘彬青委员:发展乡村特色电商产业,是铺出农村共富路的重要手段。一要加大乡村电商产业土地保障,制定乡村特色产品标准,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乡村特色产业供应链。二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精特新技术企业,加快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特色产业中的应用。三要出台乡村特色电商产业扶持政策,在打造电商直播阵地、招引电商服务团队、评定网红带货达人、电商信贷投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

缪心毫委员:建议抢抓“双碳”市场机遇,加快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一要发挥本土传统产业优势,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深耕电机电控、充电设备、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新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鼓励本土领军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对新能源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和引进,打造新能源“链主”企业。二要完善新能源人才政策,加强要素供给保障。制定新能源产业专项人才政策,支持在温高校设立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建立新能源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新能源产业用地计划指标。三要拓宽新能源消纳渠道,激发新能源消费市场。出台新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和新能源消费促进政策,将我市新能源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推动新能源产品在市政、公共建筑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南品仁委员:要通过以“侨”架“桥”,将侨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助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叠加政策效应强化支撑。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红利,在华商华侨回国生活、创业面临的户口恢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予以保障。二要发挥载体作用加强合作。抓住世界华人华侨创业创新论坛和世界温州人大会举办契机,打造一批世界温商回归优质平台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举办国际巡回的“侨二代”“侨三代”创新创业活动。三要加大引智力度集聚人才。链接海外商(协)会、专家学者、科创人才,瞄准温州“5+5+N”产业体系,引进符合温州产业发展的华商华侨,推动项目回归、智力回归。四要整合资源要素做大海外仓。搭建数字化平台,创新供应链融资,打通海外仓联盟链条,构建“买全球、卖全球、服务全球”的服务新矩阵,推动进出口企业与海外仓网络的全面衔接。五要提升服务能力赢取侨心。建立健全为侨服务联盟轮值、涉侨工作交办、主题招商推介会等制度,为新侨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卢明东委员:建议要积极打造全国生物医药科创高地,推动温州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以招引研发生产型领军企业为导向,强化领军型制造企业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引育,积极招引创新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等领域项目,加快推进百亿级产业集群。二要立足温州生物医药科研优势,聚焦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产业区域。充分发挥我市临床资源、院士团队等科研方面优势,聚焦眼科、脑神经系统、组织修复与再生等领域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的医药品种和新型生物材料,加大研发力度。三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形成产业聚集。通过打造医药平台、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等举措,为生物医药产业从创新研发、临床试验、注册生产和销售流通全周期提供必要支撑。四要强化临床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探索推动研究型医院和病房建设,加快生物样本库、电子病历、临床研究数据等共享平台建设。

陈坚磊委员:要强化产业的链内合作、链际交流,提升我市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建议一要聚焦合理布局,实施“创链”工程。深入实施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发挥“链长”“链主”聚合带动效应,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做大做强。二要聚焦交流合作,实施“壮链”工程。出台相关惠企政策,鼓励链内、链际企业之间实行技术创新交流和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主体开展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化研究。三要聚焦资源统筹,实施“护链”工程。建立温州产业链会员线上资源库,给链内优势企业快速便捷的展示交流平台,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构建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叶绿绿委员:为持续优化社区康养服务,助力打造幸福颐养之城,建议一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盘活各类闲置国有资产,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推进家门口护理站、健康智慧站等设施建设,让老人就近享受康养服务。二要搭建供需服务平台。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强化数字赋能,有效链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和老年人养老需求。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医养结合人才,加快医疗人才和养老工作人员的互联互通。四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细化社区养老服务标准、收费方式和运营监管,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养老项目。

苏立坤委员: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进“浙南鱼仓”高质量发展,建议一要做好统筹规划,完善产业链条。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组建海洋牧场联合研究中心,打造多功能、集群式海洋牧场产业链,实现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强政策扶持,吸引民资参与。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管理办法》、《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规定,鼓励以租赁或者出让方式,引入民营企业或村集体公司投资运营海洋牧场。三要加深产业融合,突破海域限制。通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方式拓展海洋牧场与其它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利用广阔的外海资源新建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再造一个百亿级的高质量、多元化渔业产业。

蒲彩林委员:建议优化农产品供应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要完善全市乡村振兴数字化系统。打通条块数据接口,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强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立所有薄弱村农产品供应、农村文旅、低收入农户及富余劳动力、大学生就业数据库等,完善乡村振兴数字化系统。二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把新技术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研发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三要搭建农产品安全检测等系统工程。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农产品质量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乡镇街道快检室,做好农产品从小散农户田间收购、产品抽检、提供检测报告到集成配送运输等整个环节服务工作。四要加大对企业共建项目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部门推广农业龙头贷、实施主体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等专项产品,加大对企业共建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五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推进产业相近或者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几个村抱团共同发展,提升村集体经济管理质效,推动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

南航委员:朔门古港遗址已成为我市文化热词,为开发利用好这个文物富矿,建议一要集纳周边海丝景点,串连沿江海坛山、江心屿,开设海丝城市博物馆,设立海神庙景观,整体打造成海丝城市风貌区,产生合力效应。二要发掘现场做好整体规划,选取精华遗存重点保护。遗址公园在采用声光电技术进行弥补之外,要修复观赏性大的遗存,重现海丝城市的宋元风貌。三要风貌区里植入“海丝”诗文,形成“海丝”文化长廊。精选谢灵运“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李白“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孟浩然“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等诗文,以多种形式展示在沿江地带的健身步道、标牌宣传栏、显示屏、幕墙灯箱等处,让千年商港既有颜值美,又有内涵美。

黄子龙委员:建议加强蓝领阶层培育,打造新时代工匠大市。一要重视蓝领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蓝领社会形象地位。设立市年度十大工匠评选,选拔我市制造业中优秀的蓝领人才,纳入人才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二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蓝领队伍整体水平。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技能专业设置与企业蓝领人才需求充分对应。三要制定蓝领人才培养规划,打造工匠大市实现共富未来。制定《温州蓝领人才培养规划》,未来5年职业院校要培养出超过全市企业用工总数50%的蓝领人才,其中高级技师占比超全省平均水平,为我市打造成新时代工匠大市奠定坚实基础。

麻显士委员: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建议一要进一步夯实宗教中国化理论基础。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在宗教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更加丰富的宗教中国化思想理论,为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奠定基础。二要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教义教规。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要推进宗教仪式、建筑、艺术的中国化。出台宗教建筑领域标准,汇编温州宗教场所设计成功案例,完善宗教场所的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