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郑坚委员的发言——加大瓯柑、杨梅产业科技支撑 振兴温州传统特色农业产业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在省市大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背景下,如何把地方特色农产品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起瓯柑和丁岙杨梅,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温州两大传统特色水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品质。目前,温州瓯柑种植面积3.37万亩,产值2.07亿元,主产区在瓯海;丁岙杨梅种植面积5.06万亩,产值2.35亿元,主产区在龙湾、瓯海,是浙江省四大杨梅良种之一,2018年“大岙溪”杨梅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受到栽培技术良莠不齐、优新品种强烈冲击以及区域消费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市瓯柑、杨梅传统产业出现品种退化、品质不稳定、品牌优势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瓯柑、丁岙杨梅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技术缺乏创新,产品竞争力低。果园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数字化生产程度较低,农民散户种植,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瓯柑黄龙病等毁灭性病害多点式频发,树体老化衰弱,杨梅采前落果严重,设施化栽培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传统产区品种单一,缺乏统一的种植生产标准,品质参差不齐,产品竞争力低。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业经营水平低。瓯柑、丁岙杨梅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均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行业领跑者,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从业者普遍老龄化,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种植者文化程度不高,缺少科学管理、新品种培育、销售模式创新等意识。

三是产品缺乏深度开发,文旅融合程度低。产品深加工不足,大多企业只专注田间种植管理,产品文化挖掘不够深入、衍生产品开发不够,产品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如何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思考不够,没有更好地绽放“美丽产业”。

为此,我们建议要聚焦瓯柑、丁岙杨梅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创新型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瓯柑、丁岙杨梅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建立温州瓯柑杨梅研究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院校人才、技术优势,建设温州瓯柑杨梅科技强农产业研究院,打造产业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聚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创新攻关,为温州市瓯柑、丁岙杨梅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平台支撑。

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示范引领产业新发展。打造瓯柑、杨梅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建立瓯柑杨梅产业大脑,集生产种植、加工、服务、体验、培训、储运、研发、农旅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展示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充分展示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样板。

三、进一步加强产业科技投入,补齐产业科技创新短板。一是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发展“芯片”。建立种质资源圃,持续开展瓯柑、丁岙杨梅优良株系选育,构建数字化种质资源信息库,深度挖掘种质资源基因信息,培育新品种。二是加大设施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开展设施栽培、立体栽培、品质提升、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形成瓯柑、丁岙杨梅机械化农艺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三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成果实效转化。研发避雨、促早、矮化等生产技术,建立高效生态模式和数字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四是加强文化传承及功能产品研发,增强产业综合效益。挖掘瓯柑、杨梅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开发瓯柑、杨梅功能性产品,使之成为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乡愁产品的文化和品牌宣传,建设瓯柑、杨梅科教和社会实践基地,每年举办瓯柑杨梅文化节。

四、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基于农业的特殊性,优化对从事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全面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搭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立瓯柑、丁岙杨梅农合联,开展产业社会化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