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黄乐萍委员代表民进温州市委会的发言——优化课后托管服务 夯实“双减”增实效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双减”政策发布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出台了系列有力措施。3月30日,我市又发布了《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基本规范》,为进一步规范课后托管服务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来看,全市课后托管服务仍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从学校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工作超负荷。“双减”政策下,一般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外,还要开设科普、艺术、体育等各类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一线教师在岗时间普遍长达10-14小时,其中主科教师影响最大。若将批改作业、备课、家长沟通等计入,往往要工作到深夜,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学生和教师在校时间过长,对其心理健康也不利,而这也是“减负”的议题。

二是经费支出超负荷。学校推出了课后托管服务,但教育经费预算没有相应增加,教师延时服务报酬难以支付。目前,教师每晚报酬一般只能拿到50元,极少数寄宿学校教师能拿到150-200元。上学期学校向学生收取托管“预收费”的做法,在本学期已被全部叫停。学校压力大,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也大。

三是升学压力超负荷。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得托管服务难以获得部分学校和家长理解,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家长面对中考普职5:5的录取率,焦虑不减反增。实行“双减”后,学生不能参加课外辅导班,普通家庭也难以负担高昂的一对一家教费用,在校托管只是完成作业,与家长对应考生的预期有差距。

为此,我们建议:

一、出台政策文件。建议由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主要明确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收费标准。充分考虑课后服务的管理和人员成本,政府承担一部分,家庭也承担一部分。政府承担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到生均公用经费,家庭承担部分,可参照沪、杭经验,确定收费标准后,由学校按学期向学生收取。二是明确托管时长。托管应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教师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主要学科和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应一视同仁,参与托管服务总时长要一致。三是明确托管项目。对拓展性课程,公共基础服务项目以政府公共教育资源、学校现有能力支持为主,满足大众学生五项综合素质提升要求。对于个性化服务项目,主要以社会或第三方合作为主给予解决,满足小众学生个性化素质提升要求。

二、盘活社会资源。一是用好校内师资。鼓励有意愿的教师或教职员工主动参与课后托管,并适当与教师考核挂钩。二是引入社会人才。建立社会师资人才库,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力量。如返聘退休教师和招募有条件的学生家长,引导社会各界具有特殊才能和专业技能的个人或组织参与,为学生提供戏剧、朗诵、音乐、舞蹈、体育、手工制作等多元文化活动。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的师资人才,既要高标准,如非遗课程师资,应具备县级以上传承人资质;又要“严进出”,如实行师生评价机制,及时调出评价不达标的授课人。

三、强化服务保障。一是改变教育评价和中考模式。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学校、学生评价方式,以“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并重,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重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二是构架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议融合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之江汇”等平台,并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如抓住国家正推行教育“新基建”的契机,建设教育专网,打通市县镇村四级链路,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实现“云参观”。三是准入第三方社会培训机构。由市教育局制定准入资质条件清单,包括管理、人员、经费、场地等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纳入管理,并上网公开。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课后服务,由学校、家长、第三方社会机构共同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关系。同时由教育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保障课后托管服务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