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王黎然委员代表民盟温州市委会的发言——加快打造瓯江新城 提升“千年商港”品位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瓯江沿岸发展,本轮国土空间规划根据瓯江两岸已进入拥江发展、两岸同城的发展阶段特征,提出构建一体两翼、拥江面海的新格局。然而,目前瓯江沿岸的发展无论是规划布局还是整体态势,均滞后于时代发展。温州四个市辖区面积为1287平方公里,与杭州十个区8256平方公里以及宁波六个区3902平方公里相比,战略纵深和发展规模都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

一是核心区块亮点不足。中心城区首位度较低,亮点区块不够突出。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较为单一,滨江商务区建设迟缓,高能级载体建设在全省优势不明显,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缓慢。城市建成区有机更新受制约,温州湾新区所在片区增长态势明显偏慢,带动能力有限。

二是统筹规划缺乏联动。虽然瓯江新城初步规划管理区域早已明确,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协同机制,各地还是各自为战,缺乏整体联动性。比如,滨江商务区、三江片、七都岛西片部分功能重复,休闲旅游功能缺乏联动等等。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是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主要支撑。但是,瓯江新城产业仍然以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低小散”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而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生命健康、时尚文化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所占的比重偏低。

由此可见,温州需要通过打造产业经济集聚、城市魅力凸显、拥江一体推进、首位功能引领的新城来支撑和推进城市发展,瓯江新城正适应温州跨江发展的新趋势。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高起点规划管理,提升中心城区新能级。在总体格局上,延续原滨江商务区发展定位,强化与七都岛的两岸协同,使瓯江新城整体形成一核两片的总体格局。一核是指原CBD核心区及七都岛部分区域组成的中央活力核心区,范围东至七都大道和七都北汊桥,南至七都二桥和学院路,西至加州路,北至瓯江,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两片是指承担配套补充的滨江、七都两个拓展区块,并带动柳白、瓯江口、浙南科技城等重点板块发展。通过高品质规划、高水平建设,成为温州城市核心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以高标准运管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一是创新“投建管运”机制。搭建市级统筹、区(县、市)联动的瓯江新城建设管理机构,建立全市重大项目招引市级报备制度,强化信息共享,提高项目招引效率。积极做好头部企业招引对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营。提升市属国有企业投、建、管、运一体化能力,强化重点区域公益性项目的管理运营保障。二是统筹谋划产业布局。一张蓝图的基础上,优先梳理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建立分级储备、滚动更新、时序明确的工作计划。瓯江沿线应安排布局创意设计、总部经济、公共机构、商务经贸等,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建筑魅力。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壮大商务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开发旅游休闲功能,树立金融总部汇集、科技创新高端、人文活跃的产业经济标杆。

三、以高效率协同推进,塑造滨海城市新形象。一要做到两岸景观一体化。预留山水视廊,推进两岸历史资源和工业遗存的保护更新。提升瓯江沿线总体设计和品质,有效贯通沿江公共空间,突出瓯江城市公共客厅职能,强化两岸夜景灯光的一体化设计,协同提升瓯江夜游景色。二要做到整体环境生态化共建省级海洋保护区,共同参与滨海湿地、瓯江流域保护,依托瓯江全面加强城市绿道网络和城市景观绿道建设。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宜居功能穿插于各片区之中,让城市更具活力。三要做到商贸经济国际化。抓住瓯江新城沿江滨海的资源禀赋,突出“节点城市”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区块,把温州的产品、文化、影响力推向全球,引领温州实体经济向“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城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