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郑晓群委员代表致公党温州市委会的发言——强化数字赋能 推进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环大罗山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核、西部休闲康养带、东部沿海健康经济制造带,形成“一核两带多板块”产业布局。然而,与国家要求和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以下短板:一是产值与企业规模有待提升。据工信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生物医药实现营收35.54亿元,产值规模位居浙江省第6位,仅占全省的2.2%。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19家,监测样本企业20家,尚无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与杭州、宁波差距较大。二是医药创新研发实力有待增强。我市拥有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09个,全省排名第4位,与杭州、宁波、绍兴仍有一定的差距。全市国产药品获批488个,没有一类新药获批,受理一、二类新药19个,远落后于杭州、绍兴和台州等地。三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有待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虽有一定集聚,但数量与杭州差距较大。在医药领域,本地优质资源尚未很好地与本地产业对接,如GCP承接的临床试验极少为温州本土企业药品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

为抓住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将生命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生命健康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协调推动医药、医工、医信、医养、医体联动发展,明晰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相对完善、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链。要明确未来3年的目标任务、工作清单与时间节点,强力推进。

二、加快标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一是树立标杆企业群。对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潜力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与精准施策,形成“一企一档”的生物医药企业图谱。推进企业从研发、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二是建立与企业群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我市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人才45名,省级79名,但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与医院,制造业等其它领域相对不足,要建立生命健康产业各环节紧缺人才与国内相关人才分布数据库,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招才引智。三是实现智能改造。以产业监测、资源对接、供应链安全保障为核心,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各部门数据融通,企业数据、资源服务上云,构建市级层面的生命健康产业大脑,实现要素匹配智能化、产业服务专业化。

三、促进医疗资源与产业链的有效协同。一是重视协同发展。我市拥有8家三甲医院,7家GCP机构,并拥有诚意药业、康宁股份、康德莱、贝普医疗、爱尔康等一批优势企业。要通过数字化形成产业链全景图,将各主体需要的信息进行聚合、精准匹配、智能推送。将服务需求与产业资源、创新要素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构建要素链条。根据生命健康产业布局、亟需提升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节点,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筛选生物医药企业招商对象,主动上门招引,进行补链、强链、延链。

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生命健康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要将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专业化服务,为企业提供从实验室、中试、临床、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支持,引导企业在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加大投入,开展协同创新研发。大力支持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依托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等多个生物医药科创平台,打造生命健康产业赋能中心,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保障供应链安全,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