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简报(第4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一次小组讨论综述(三)

 

2月1日下午,农业、工商联、科协、台联、科技等界别委员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谢哲、李星涛委员]:市政协报告用5个紧扣、5个聚焦展示了2020年取得的累累硕果,明确了2021年工作任务。对今后的政协工作,建议一是继续推进提案办理工作,督促提案办理单位强化协商意识,确保提案有问有答,有跟踪,有落实,加大提案办理回头看的力度,确保提案办理落地有声;二是完善社情民意反馈答复机制,加强对委员的培训,明确办理流程和方式。

[陈秋夏委员]:政协报告内容精简精彩,充分体现了一年来市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助力党政科学决策、有效施政贡献了政协的智慧和力量,重点针对科技方面建议政协对浙江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要素投入、优化高端创新载体建设等加强调研力度。

[朱勇敏、叶剑淼委员]:政协报告及提案报告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协工作把实效性放在了首位。一是市政协创新工作模式,打造政协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联络站等,体现了市政协对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建设的重视;二是界别履职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和提案双向评议机制等,进一步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

[张怡怀委员]:建议今年能继续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关论坛活动纳入青科会内容,同时加快推动远程医疗向基层延伸,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木晓东、胡光铁委员]:近几年温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特别是助推企业上市亮点很多,就做好“十四五”温州高质量发展,围绕人才方面提几点建议:一是市有关部门要面向产业、面向用工需求,多角度多层次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二是重视技能型人才培育,推进本地校企合作,增加技能实训,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三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企合作,进一步创造企业价值;四是利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召开的契机,建立稳定的国际人才数据库。

[周翔天委员]:温州科创不缺种子,需要政府更多鼓励,培育良好土壤,建议加快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科技创新格局,为开展更多的科技调研,赋予更多科创能量。

[王东升委员]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强管理,规范精装房建设,建立评分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工商联要加大培训和考核,推进清廉民企建设;三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证券公司利用募集的资金非法谋取私利,操纵股价等。

[陈光宁委员]:为推动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细化“亩均论英雄”政策,如推动园区内企业用电分割,按照企业增值税发票分割用电账户,确定用电额。

[周赛珍委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建议由统战部门牵头,发挥工商团体的号召力,发出合作倡议,实行政府、企业、员工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

[陈成宽、郑莱毅委员] 建议:一是市委市政府关心在外温商的工作、生活情况,传递出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切,满足异地温商的思乡之情;二是加大中小微外贸企业扶持力度。

[厉汉华委员]:针对温州当前创投资源的短板,建议完善人才政策,建立容错机制,出台更多支持创投产业的发展政策。

[张笃霖委员]:一是建议完善出台继续教育网上学习的补学政策,避免技术型人才因中断教育影响职称评审;二是建立未来社区研究院,带动本地产业参与,推动相关成果落地,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三是目前北部的城市功能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将北部和东部一体规划,协同推进交通建设。

[林平委员]:要重视在外温州人回归问题,市委市政府应立足长远,综合汇总、研究各地的引才政策,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温州实际的长期性的人才回归政策。

[程慧秋委员]:我国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建议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体育,灵活解决体育场地问题,如利用好节假日学校空置的体育场地,通过招投标方式运营,一方面向社会开放,一方面可以举办体育培训,创造经济效益。

[戴维文委员]:为争取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会址永久落地温州,峰会召开要做到“四性”,即国际性、权威性、专业性、顶尖性,兼顾温州的特点,另外尽快要与中国科协国家级学会开展合作,加强海外专家资源、院士资源的对接。

[王建群委员]:当前温州区域内、市县间、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建议温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一是以核心学校为榜样,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性;二是以核心学校为教师培训基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最大化;三是多维度互动,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四是跨县捆绑式评价,助推教共体学校的成长器。

[白植雄委员]:交通体系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作用,我市轨道交通建设从无到有,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建议:一是整合全社会资源力量全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整体规划与管理;三是轨道交通建设应形成综合发展政策;四是重视TOD模式建设发展。

[李雪雁委员]:在“互联网+”热潮下,在城市数字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如何疏困老年人与数字化产品的鸿沟亟需解决,建议考虑老年人现实情况,可以不使用互联网数字产品。

[张红姬委员]:针对增加人才引进与提高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创新创业的问题,建议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优化创业环境促人才回归;二是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陈广东委员]:针对中高职教育发展建议:一是围绕温州传统产业和创新产业人才需求,统筹“十四•五”期间温州市区和各县市区中高职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依据社会和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科学部署温州市中高职发展的制度建设和保障;三是根据中高职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加大温州中高职软硬设施建设,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做好温州中高职教育实施的过程监督和学生就业后跟踪评价机制建设;五是建立奖励机制体系,加大对高水平中高职教育团队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赵敏委员]:建议温州大学优化学科专业,深度对接重大平台、重大产业,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载体,为温州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温州大学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高水平建设省重点高校,精确人才政策,加大引进力度,加大科研支持和激励力度。

[王良兴委员]:五高地中的“科创、教育、医疗”三个高地与温州医科大学相关,建议一是推动医疗智能化,借助5G技术,在城市科技大脑建设中嵌入互联网医疗;二是加快浙南区域紧急救助体系建设,理顺机制;三是加大申报浙江省的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力度;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关注海外引进人才,特别是医疗专家人才,支持附属医院的人才晋升,职称单列,给予名额;五是附属医院职工子女入学与医科大一体化对待。

[王志梅委员]:中小企业运营平台,疫情期间仅仅经信局一个部门提供给平台的资源是有限的,建议协调发改、科技等部门整合资源、数据,支持企业发展。

[王孔群委员]: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针对产业振兴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同时专注乡村产业发展工作重点;二是政府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李建清委员]:针对乡村振兴用地,建议一是有效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用地供地的机制,符合乡村振兴农业用地供地的机制体制,农业用地价格应区别于工业用地;二是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出力赋能。

[陈一丰委员]:建议一是提高山上荒废土地资源利用率,根据土壤性质种植本地优势作物;二是考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接受程度较弱等问题,采取合适方式对农业生产主体进行培训、引导。

[郑璐委员]: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学校和农企等多方进行劳动教育开发,推动劳动基地规范化,解决学生劳动教育与农企对接、学生劳动教育质量问题。

[项伟章委员]:农产品销售周期短,季节性强,品种单一,农户缺少销售渠道,建议在保证本地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放宽农产品电商限制要求。

[列席人员蒲彩林]:建议放宽新温州人参政议政条件,提高新温州人参政议政比例,给予新温州人更多扶持政策,让更多新温州人参与温州建设。

市领导陈建明、汪驰、娄绍光参加了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