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吕庆雷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的发言——发展现代物流经济 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2020年,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代物流业作为贯通“双循环”的关键承接点,在我市发展起步迟、规模小,滞后于产业需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18%(全国14.7%、浙江14.5%),成为我市迈向更高能级开放城市和“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的瓶颈制约。主要问题有:

一是营商环境方面,综合竞争潜力不足。从调研来看,营商环境短板主要集中在用地成本和税收负担。用地成本上,我市物流用地数量少、规模小、价格高,2020年1-8月份,工业、仓储用地平均出让价每亩50.4万元,远高于我省平均水平。税收负担上,由于增值税可抵扣项目少,“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仍有过半企业反映税负上升,其中,个体司机运费发票和通行费发票取得难、交通运输业税率偏高是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是政策环境方面,优惠扶持力度不足。2016年我市出台《温州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纲领性政策文件更新停滞,扶持政策明显落后。如土地政策,台州市政府每年原则上安排不少于工业用地年度计划的10%用于仓储物流项目用地,而我市相关政策仍是空白。此外,物流企业工业属性弱,许多为工业企业订制的激励政策,成为物流企业难以触及的“空中楼阁”。

三是运输环境方面,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路方面,由于缺乏集疏运节点和区域分拨中心,公路物流整体指标全省倒数第三。港口方面,温州港集装箱业务在沿海25个主要港口中仅仅排在22位,航线缺乏,周期间隔大,目前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补贴加持,一旦省内如台州等已获批的试点城市正式启动,我市港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空港方面,我市航空货运量占比不到1%,难以支撑空铁联运等更高效的多式联运手段,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短板。

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解决物流产业发展瓶颈。建议市政府加快更新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土地方面,降低企业获地难度,将物流园区范围内的物流建设项目和市级以上重点物流项目,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供应计划予以保障。税收方面,便利个体司机取得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资质,升级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开票系统。同时,建议出台温州市物流业财政补贴办法,理顺增值税抵扣链条,扩大简易计税范围,允许难以进行增值部分核算的企业选择简易计税方法。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物流优惠政策落地。建议由市政府领导挂帅,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班,协调发改、交通、财政及温州港等部门,系统性研究我市现代物流行业发展。一方面,规范地方政府随意变更物流规划用地或变相用地的行为,保障已规划的项目切实落地,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物流业发展归口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减少物流企业刚性支出,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和动能。

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本土物流做大做强。在政府侧,建议突出鹿城西部、乐清湾港区多式联运枢纽和空港物流园区的基础交通网建设,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以温州港、温州机场、金温铁路为核心,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实现骨干物流网络节点间无缝对接,形成一单到底、多式联运、高效运转的现代物流体系。在企业侧,建议加快智慧物流升级,引入基于物联网的高效供应链管理技术,打通上下游的信息壁垒,增强企业硬实力。建议温州港集团和温州机场集团向上争取,加密航线航班,根据温州需求开设支线航路,服务本土企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